加厚装甲?再加厚装甲,车都要跑不动了,本来是一种全重72吨的卡车,被改成了战车之后,全重已经达到了11吨了,要是再加厚装甲,这车的重量岂不是要达到15吨了?增加到15吨,这车的速度就比人走路还要慢了,若是路面不好的话,那么速度就更慢了。
“装甲防护的问题,我们也先这样,主要是能够防住机枪和小口径速射炮的攻击。
战车最关键的还是机动性。
如果没有机动性的话,你要是说装甲防护能力,装甲列车防护能力岂不是比战车更好?可是离开了铁轨,装甲列车就什么都不是了。
法国佬的装甲炮塔防护力好不好?太好了,厚度三百毫米的装甲钢板啊,可是能动吗?”施利芬元帅说道。
按照施利芬元帅的思维,战车就是一种有一定防护能力,可以快速机动打击敌人目标的武器。
战车的使用,应该是一种机械化装甲骑兵,而不是慢吞吞的移动式堡垒。
“不错,我们是可以把战车造得更大更重,甚至可以装上三百多毫米的巨炮,边上再配备上机关炮和轻重机枪,造得好像一艘巡洋舰那么庞大,可是这种东西上了战场就只能慢慢的移动,遇上路面坏一点的,根本就动不了。
”俾斯麦赞同了施利芬元帅的建议。
确实有人提出了一种陆地战列舰的概念,那是一种重量达到1500吨级的超级重型战车,装备履带运行,安装一台8500马力蒸汽轮机,炮塔的装甲厚度达到了300毫米,装备一座双联装305毫米炮塔,一座单装128毫米加农炮炮塔,八门20毫米高平炮,两挺15毫米高射机枪,车上还有密密麻麻的射击孔,随车的步兵可以从射击孔内使用轻重机枪向外面射击,这辆战车上有车组人员120人,可以搭载一个营的步兵。
按照计算,得出的结论,这种庞然大物时速可达25公里每小时。
可是用脑袋想一下就知道了,这种东西根本就不可能达到那么快的速度,公路运行(姑且当成这玩意儿可以在公路上跑)速度能达到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已经不错了,越野速度?估计是零了,还有,有那么结实的桥梁可以让这种变态的战车通过吗?
另外,造一辆这样的陆地怪兽,造价不知道要多少了,足够制造目前的战车一千辆了!一千辆目前这种战车,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肯定比一辆这样的怪兽强得多。
所以这种方案一提出来,就被俾斯麦和施利芬元帅否决了。
之后,德国人又提出了另外一种方案一种重量达到70吨的重型战车,装备一门75毫米炮,一门20毫米炮和四挺机枪,安装两台250马力汽油机,车组成员12人,最大公路速度
12公里每小时,最大越野速度8公里每小时,由于采取了履带式,战车可以爬上70的坡度,可以越过四米宽的壕沟。
“这种东西,我觉得也不太合理,机动性还是太差了,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装甲机械化骑兵,而不是庞大而缓慢的移动式堡垒。
”俾斯麦说道。
移动式堡垒的机动性太差,价格也贵,造一辆这种70吨重的怪兽,也足够制造出目前这种战车20辆了,造50辆移动式堡垒的价格,足够制造一千辆战车!
是一千辆战车厉害呢,还是五十辆移动堡垒厉害?肯定是一千辆战车厉害。
随后,这种德国战车进行了机动式的测试,在测试中发现问题一旦对手挖掘了壕沟散兵坑,战车就无法通过了;进入了松软的地面,农田等地方,战车也无法通行。
这种战车机动性优秀,也就是在公路上和好的地面,机动性才优秀。
可是在战场上,到处是壕沟弹坑,战车很难冲过去,还需要步兵先占领对手阵地,再用工兵给战车铺路。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