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六六 收尾(2 / 3)

先放一边,自有西疆镇守来查问。现在咱们先把英王的事儿定下来。在座七个人外加王爷的侍卫,一共十七个知道王爷被困于巴东之手。不知各位准备如何上奏皇上呢?”

这话一出,所有人就知道为什么要把大家集合起来了。英王在这次轮台之乱中表现中规中矩,在被困图书馆的时候,他表现很沉稳,一点也没有流露出畏惧情绪。安然看书,按习惯作息。甚至还与那些学生一起看书讨论。也是他,勒令阿塔不要莽撞进攻,保住了更多人的性命。

可问题在于,英王毕竟被困于匪徒之手,这件事要是传出去,三人成虎,或许就成了英王被俘了。而曹松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就是下令封锁了消息。

“如实上奏即可。”李昭瑢平淡说道。

曹松说“王爷啊,皇上那边好说。关键是这件事若正常上奏,可是要公开了。”

“我问心无愧。”李昭瑢说。

“只恐有小人作祟,故意歪曲事实。”曹松回答,然后看向巴格尔“巴格尔先生,您以为呢?”

“确实如此,帝国皇室自太上皇起,就备受天下人敬仰,但就是有那么些人,为了一己私利,而故意抹黑。这种事,在国初时还好,现在愈演愈烈。”巴格尔说道。这次不归奴案,他算是完全看明白了。

其实巴格尔成立不归奴组织以来,一直面临这种问题,他的组织里分为三种势力,一种是以他为首的改良派,就是想借助帝国法律和人道精神,和平的为理藩院辖地所有受到压迫的各族百姓求得平等和自由。一种就是纳亚那种激进派,主要以暴制暴,其中最为激进的甚至提出过造反的想法。而第三种则与南方的资产阶级有关的自由派,主张与他们合作,利用这股力量为不归奴争取权利。主张让理藩院辖地与海内行省融为一体。

回顾这些年的人生,巴格尔已经察觉,自己已经向第三种靠拢,而这一方的力量在组织内越来越强,声音越来越大。巴格尔曾经也怀疑,帝国,或者说皇室,究竟有没有意愿为边疆区的少数族裔带去平等,究竟有没有意愿,为了那些卑贱的百姓去得罪外藩权贵。

一直到遇上李君威,巴格尔才相信,至少皇帝、裕王是值得相信的。

谁都知道,外藩并未到非改不可的地步,可是皇帝偏偏就发起了外藩改制,力度之强,改革之彻底,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在现在的巴格尔眼里,开明而有人性的皇权,比那些道貌岸然的资产阶级更为可靠。而眼前这位英王呢,虽然没有表现出什么大的才能,但胸怀气度都是不错的,巴格尔也愿意维护他。

木合买提的说“我们还是不要擅自决定,下官的意思是,我们就当做什么都没发生,密奏皇上,告诉裕王爷。请他们决断,如何?”

曹松也是这般意思,召集这么多人来,其实就是想堵住大家的嘴。

而在场的官员都没有人有异议,此次外藩改制,边疆区有几个不稳定区域,外高加索、土尔扈特、叶尔羌和藏地四地如此,其中最难缠的就是叶尔羌故地,宗教、族裔错综复杂,经济也不是特别好,外藩贵族林立,若不是有英王出面,允许部分外迁印度,肯定是要发生地方叛乱的。

在取得了意见一致后,曹松让大家统一口径,就说英王是与曹松一起来到的轮台。而被困在图书馆三楼的那个倒霉蛋是李永忠。

对于一个宗王来说,被困于匪徒之手,是对名声的一种妨碍,但是对于李永忠来说,那就是一种无畏的表现了。

“巴先生,不知您是否愿意相信,今天的事并非我的意思。”在大家离开后,李昭瑢留下了巴格尔,认真说道。

巴格尔点点头“我相信,但是我也知道,裕王殿下在理藩院拥有很大的影响力,遗德甚多。阿塔为了你的安全,可以牺牲自己的儿子,可以不管我的性命。曹将军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