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君华问“真的做的很好吗,老三,我已经想不起上一次父皇和我讨论政务是什么时候了。”
李君威先是一愣,继而很快明白了过来,对于李君华这样一个受禅继位的皇帝来说,人生的满足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亲的称赞认可,可这一点李明勋从未给过他。
“那是因为你做的事情,已经超乎了父亲的想象,他认为自己在位也不能比你做的更好,自然也就不会指点你什么,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如果不能指点自己的继承者,再说什么就是指手画脚了。而从父亲的角度来说,如果不能指点自己的孩子,那就是要被自己的孩子指点,岂不是很丢脸的吗?”李君威笑着说。
“你还是那么会宽慰人。”李君华笑了。
李君威却摇摇头,非常坚定的说道“我说的是实话,父亲曾经说过,假如是大哥继承了皇位,你现在会被圈禁在某个院子里种花养草,而我会把朝廷弄的鸡飞狗跳。而假如当初是我继承了皇位,到帝国三十九年这个时候,说不定你我就像现在的英国女王安妮那样,拖着肥胖的身子,每日只是找些亲信打牌聊天度日。
只有你,二哥,在父亲留下的基业上开创了盛世,却依旧执掌着这个帝国的权柄。这艘巨舰的舵手仍旧是皇帝。”
李君威当年放弃皇位竞争的原因很复杂,包括但是不限于了对父兄的爱,本人性格使然,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未来皇帝生活的不满。当然,最后一点主要是受到李明勋的影响。
当年李明勋称帝而不行封建帝制,新兴资产阶级很快就进入了权力中枢,在帝国的经济、法律领域占据了主导的地位,那个时候,李明勋对于未来的判断就是,皇室对于帝国的主导地位会缓缓丢失,少则三十年,多则五十年,皇帝就会变成虚君,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李君威感觉,如果是三十年,可能自己在位期间就要被夺取权柄,如果是五十年,多半自己晚年要看哪些资本家玩弄自己的后嗣。这对于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的他来说,是多么的煎熬啊。
但是现在来看,太上皇李明勋对于局势的判断完全是错误的,至少到帝国三十九年这一年,李君华已经继位接近三十年,皇权仍然是帝国至高无上的权柄。
作为第二代皇帝,李君华在封建皇权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和资产阶级发展生产力之间维持了一个相当微妙的平衡。这是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强大的忍耐力和精密的操作手段,李明勋和李君威二人并不缺乏政治智慧和手段,这父子二人缺乏的是耐心。
李君华可以在朝堂中与资产阶级新贵们进行长时间的周旋,在底线和原则范围内进行妥协,并且以正当合法的手段发起反击,维持住皇权对于帝国影响的同时,不至于伤害到帝国的几十年建立起来的法制、民权。
而李明勋显然没有这个耐性,在他当皇帝的十年里,内政事务几乎全部交给义子李海打理,本人一点不上心,而面对资产阶级的夺权,李明勋会直接使用安全局这等暴力手段。
当年为了清理士大夫余孽,李明勋授意大臣搞文字狱,也为了对付资产阶级夺权,也发动各部门清查税单。总之就是能讲道理就讲道理,讲不过就用手段。
而如果是李君威来做皇帝,多半也是走向这条路。甚至李君威还会更极端一些,因为他更缺乏耐心,而且做事总是保持灵活的道德底线,也就是没有底线,同时他的心胸相对于父兄也有几分不足。李明勋觉得,如果是自己的幼子成为皇帝,要么会在长期执政中被资本家夺权成为后世英国那样的国家,要么就以军事勋贵为主体建立政体,成为后世日本那样。
可以说,李家两代四子之中,只有李君华是最好的皇帝。
在太上皇时代,为了平衡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势力,李明勋采用的是以勋贵来平衡,但不可避免的是,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