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以国务大会代表的法律特权为依据进行了抵抗,但在李君威的操作下,这些抵抗毫无意义。
因为,在任何一个国家,没有任何一个阶层能与民意相抗衡。
这实际上也是资本家们自己作大死。
直布罗陀海战结束之后,西班牙与法国深感取得制海权无望,于是照例把麾下舰队打散了,由贵族出资组成私掠船队,对大同盟进行破交活动,但是路易十四为了得到帝国的贷款支持,严命不许攻击中国商船。
在五月的时候,一艘法国破交船在地中海攻击了一艘葡萄牙商船,葡萄牙商船抵抗,最终被击沉,好死不死的是,船上有四名中国商人。
这个消息导致帝国群情激愤,当时帝国的资本家认为裕王主持帝国贷款给法国却不给大同盟,是帝国在战略上支持法国、西班牙,因此在舆论上大造攻势,指责法国人不人道,是对帝国安全的侵犯,高呼帝国百姓有权出现在他们认为安全的地方,帝国应该保护百姓的合法权益。
巧合的是,一艘英国战舰在九月的时候击沉了一艘法国商船,而在船上前往法国拓展商业利益的三名中国商人被冻死在了英吉利海峡。消息传来向大同盟贷款的关键时候,很多报纸竟然不约而同的选择无视。
李君威重提此事,直接把五六月份的报纸翻出来,把法国换成英国,法西同盟换成大同盟,大造舆论攻势。结果一篇名为《帝国百姓无权在战场散步》的报道对其进行了反击,在帝国政府没有任何表示后,大量报纸紧随其后。
五六月份指责裕王外交政策的报纸并不一定是为资本家服务的,毕竟帝国百姓因欧陆战争而死,很容易引起百姓的爱国热情和不满情绪,但同样的事能拿出完全不同的态度,那这种彻头彻尾的阴阳人就其心可诛了。
整个报业牵扯进了卖国案中,前后不一致的报纸都经过审核,其股东和主编的人际关系与卖国案的嫌疑人高度重合。
到帝国三十九年的十二月时,李君华在帝国所有主流报纸上,发表了《资本家正在拉低我们这个民族的道德水准》的署名文章,开启了帝国各阶层对于资本家的全面批判,整篇文章揭露了资本家因为个人利益和短期利益而变的无耻、双标,然后通过报纸等传媒,把这类道德传递给整个帝国社会。
实际上,终帝国一朝,批判资本家都是帝国的政治正确,就像中国封建王朝把批判朋党当成政治正确一样。但是批判只是批判,不会演变成消灭资本家,毕竟帝国的生产关系在那里摆着呢,私有制经济、市场经济是帝国的主体经济。
但批判并非没有效果,帝国社会,不论阶层,都对资本家保持着一种警惕,有一点是大家的共同认知,那就是绝对不能让资本家掌权。
所以终帝国一朝,在经济上支持资本家,在政治上批判资本家就成为了一种常态,这与欧洲自英国光荣革命之后,歌颂资本主义制度和经济截然相反。
也就是在卖国案最高潮的时候,李永忠的《资本没有祖国》一书在帝国出版,这本书中关于荷兰银行家卖国的故事以及皇帝李君华的文章,最终都纳入了帝国中学和大学的语文和政治课本之中。
ps本文之中贷款案、卖国案主要参考的是一战中美国对同盟、协约两大联盟的态度。
而从帝国三十九年末开始,来自欧洲战场的消息不断传到申京,特别是西津与申京的有线电报畅通之后,传递消息变的越来越快捷、迅速,但所有的消息对于法国、西班牙来说都是坏消息。
法、西联盟在意大利的战场节节败退,因为失去了制海权,萨伏依公国又全面倒向了大同盟,导致意大利的法国军团与法国本土的联络中断,而欧根亲王亲率的军队在亚平宁半岛上纵横驰骋,进入帝国四十年的时候,法国的败局已经不可挽回,而教皇国的态度改变更是在天主教区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