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主公想出来的办法,再如何选人,最后还是要选到世家的人。
世家的士子,比之寒门的士子,还是要优秀太多太多了。
因此。
在张宾看来,王生的想法虽然很好,但却是不实用的。
“明经准备一个时辰,之后诸位挑选经问大义十条,写明左伯纸上,有优者,则可在次日再接受第二个考验,未过者领二百钱归去。”
说完这句话,张宾旋即退出大院。
而张宾的话一说完,大院中顿时一片哗然。
明经。
十问?
这种考校,他们是之前没有想过的。
其中很多人心中,以为王生要考察的是清谈之辨,亦或者是三玄之问,毕竟广元侯最善于清谈,又有鬼神之辨。
最不济,应该也是考校诗赋文才,如此,怎么变成明经了?
这时代真正习明经的,原本就不多,尤其他们这些寒门,一个个削破了脑袋往里面钻,更是如此了。
“诸位,还是快些看罢,选十问经义,一刻钟后可是要各自入房间撰写了。”
刘勇在这个时候适时提醒。
这些寒门士子恍然大悟,当即去木板看经义。
木板是巨大的木板,上面誊写着各种经义内容。
《礼记》、《春秋左传》、《毛诗》、《周礼》、《仪礼》、《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有看过些许书籍的,当然选择自己擅长的内容。
好在周易也在其中,也让众人心中微微舒了一口气。
最不济者,也可选《周易》。
也有一些水平极低的人,如今看到如此多平时都见不到的书籍,眼中当即就露出求知的模样,恨不得当场将这上面撰写的所有内容都吸纳进脑海里面。
这个时代,书籍可是珍贵事物。
也是世家为何能够保持长盛不衰的原因。
世家垄断了知识。
“一刻钟到。”
刘勇一声呼,那些士子当即在刘勇的指挥下,到大院的各个房间写出自己的见解。
便是有些极想要看书的人,也不得不忍痛割爱了。
在得到广元侯的认可与这些书籍之间,很显然是得到广元侯的认可更加重要了。
若是得到了广元侯的认可,这些书籍还会差?
铛~
一声钟响,开始计时了。
金谷园高楼上,可以将安置上百寒门士子的大院尽收眼中。
此时的王生便站在这高处上。
明经明经。
可惜在这个时候,科举制没有土壤,不然的话,比之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自然是要好太多了。
王生是学历史的,自然没有如常人一般对科举制有偏见。
实际上,科举制是利大于弊的。
要评价科举制度功过,自然需要了解科举制度形成之前的人才选拔制度。
秦朝以前,中国社会采用分封制,选士也依靠世袭制度。
西周时,天子以及诸侯分封天下。周礼之下,社会阶级分明。
到了东周,制度开始崩溃,于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材,为各国国君服务。
到了汉朝,分封制度逐渐被废,皇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皇帝为管理国家,需要提拔民间人材。
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材。
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察举制缺乏客观的评选准则,虽有连坐制度,但后期逐渐出现地方官员徇私,所荐者不实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