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的意思就是让他们等待几天,然后一切便将见分晓。
而作为老板的李亚东,则消失了。
离开大本营,带着胜利哥等人,一共两台车,巡视在莫斯科街头。
“这家店不错,大小合适,装修风格也符合条件,而且旁边的居民楼不少。胜利,去问问,愿不愿意转租。”车速很慢,李亚东坐在汽车上,透过车窗指向临街的一个店铺,对胜利哥说。
“好。”
胜利哥下车走进店铺,一刻钟后,笑呵呵地返回。
“东哥,搞定!”
没有不搞定的道理,他们给出的转租费用,足够这些店铺经营很长一段时间。如今顺手便能赚到这么多钱,拿着这笔资金,去投资其他生意,或是另寻一个店面,岂不更好?
“好。下一个街区。”李亚东吩咐。
他正在火速铺设一个网络,一个遍布整个莫斯科市区的大型日用品销售网络。
路易斯老头那帮家伙,不是搞了个什么西拉银联吗?
十四家银行之间财务互通。
客观讲,这确实是一项很好、也很有杀伤力的计划。
对于苏联民众而言,十分便捷。
因此,不可忽视。
李亚东自然没有这样的渠道,但他有别的。
那就是随着贸易航线开通之后,几乎取之不尽的日用商品。
要知道那架图-154C运输机,往返中国一次,航行时间也就二十小时左右,算上中间的货物装运时间,一天足以。
继续阅读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蒋腾飞那边不偷懒,提前备好货源,他每天都能有一飞机的商品运送到苏联。
毕竟现在天气渐渐转暖,极端恶劣的天气应该也不会很多。
那么,他就要看看,到底是他的日用商品对于苏联民众更有诱惑力,还是少走几步路?
而且不光是莫斯科,莫斯科只是重点,以及前凑,等莫斯科的网络铺好后,在他余下六家银行网点的所在城市,也会适量的布置几家日用品销售处。
来吧,互相伤害吧?
鹿死谁手,很快便知。
莫斯科的网点布置,一共二十三家,可以说将这座城市全方位无死角的覆盖,一共只花了三天时间,一个字——快。
其中挑选店铺只花了一天时间,李亚东坐在汽车上如同选妃一样,点到一个是一个。
当然,也不是每一个都成功。
有些人老生意经营了很多年,已经有感情,给多少钱都不干。
那就换旁边的别家,简单。
其他两天时间一天用作店面清理与布置,一天铺货。
红星市场的那六间商行,至此关门。
有了这样一个覆盖整个莫斯科的零售网络,那个杂乱市场要不要意义不大,反而这样做,还可以将自家档次区分开来。
本来李亚东就觉得自己的商品“高人一等”,放在那边和一帮地摊货一起出售,有些掉档次。
之所以要出动大本营里的所有闲置人员,包括保镖,火急火燎的花三天时间干成这件事。是因为拖的时间越长,李亚东的损失就越大。
这三天时间,东方红商业银行的生意惨淡不已。
信任危机发酵到了白热化,哪怕是高额利息,都不足以吸引苏联民众继续存款。
因为比起利息,他们更在乎自己的本金是否安全。
此事必须尽快化解,而李亚东,已经准备妥当。
草莽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