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陷阵营(2 / 3)

猛的七百骑!然后给这七百骑增添兵员,搭配装备,逐渐发展成五千人的虎豹骑!也符合了虎豹骑在公关204年才开始大放光彩的时间。

a a a a 如果说这些被挖掘出来的真相只能证明高顺是个能带兵的好将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其实,他一样是一个非常有政治远见的将臣,并不是那一种只会在战场喊打喊杀的猛将。

a a a a 琅邪相萧建上贡良马五匹给吕布,结果没想到萧建被臧霸击破,并夺得萧建的物资,吕布得知后便亲自率领步骑征伐,可是高顺却谏阻吕布“将军躬杀董卓,威震夷狄,端坐顾盼,远近自然畏服,不宜轻自出军;如或不捷,损名非小。”但吕布不听,臧霸畏惧吕布以武力劫掠凌虐,果然坚守城池,吕布不能攻克,最后无功而返。臧霸之后才又和吕布敦睦。

a a a a 高顺懂得,如果吕布以这样的理由去征伐臧霸必然会输,有可能还会与之交恶,还不如坐镇城池按兵不动,用威名去折服臧霸,让他自觉把物资还回来,更何况也只是五匹马而已,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a a a a 只能说,高顺跟随了吕布,在吕布神勇的光环下,高顺身上的光彩便暗淡了许多,而在吕布的战略眼光下,高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便打了一个折扣,未能尽其能啊。

a a a a 因此,吕布军在下邳城战败了,吕布,高顺,陈宫以及张辽均被生擒于面前。这些人物的下场,史书与演义大致相差无几。

a a a a 吕布乞命,却被杀;曹操欲释放陈宫,但陈宫却甘愿赴死慷慨就义;张辽破口大骂,却因关羽等将求情,而免死;而真正率真的是高顺,《三国演义》上说,高顺被曹操俘虏后,曹操问他“汝有何言?”高顺默然不语,无言中透出来的那种轻蔑,那是一种“老子不屑与你说话”的气魄!曹操怒而下令缢杀。

a a a a 这段描写很光彩照人,高顺的人格也在他“默然不语”中得到了升华。他没有像张任那样,说出“忠臣不侍二主”流芳万世的言语;也没有像陈宫那样,做出激烈的反应,主动慷慨就义;更没有像张辽那样,顺应那个时代的处世理念——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

a a a a 就连王粲,在他的《英雄记》里,也对高顺赞誉有加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

a a a a 高顺简直就是一个“完美军人”他业务精,自己能打,还会训练士兵,在军中有威望;他有智慧,不是那种头脑简单的将领,对吕布忠心耿耿,不居功、不自傲,领导有对不住自己的地方也不在意,没有牢骚,没有怨言,面对生死考验,最后选择杀身取义,不管他对吕布的这个“义”值不值,单从人品和德行方面来说,高顺无疑是同时代军人的楷模。

a a a a 相比之下,他效忠的对象,号称三国天下第一武将的“飞将”吕布,虽然武功冠绝天下,但却有勇无谋,且反复无常,落得个“三姓家奴”的恶名!

a a a a 吕布原为丁原部将,被唆使杀害丁原归附董卓,与董卓誓为父子,后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诛杀董卓。旋即被董卓旧部李傕等击败,依附袁绍,又被袁绍猜忌,依附张杨。

a a a a 兴平元年(194年),吕布趁曹操攻打陶谦时与陈宫等发动叛乱,占据濮阳,但是两年间被曹操击败转而去依附徐州刘备,又趁刘备与袁术作战时袭取了徐州,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