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羞辱大明(1 / 2)

驻防宁远、金州的“红旗军”在防御建奴的同时还得防备祖大寿反水,这已经是满朝文武的共识。

因为祖家军中除了祖泽润、祖可法等等投降建奴为虎作伥,又多了妹夫吴襄外甥吴三桂。

此时皇帝已经有密旨下达各军,要求总督、巡抚、兵备道、监军太监严加防范祖大弼、祖大成、祖宽等等关宁军旧将。

崇祯见群臣都举荐黄汉领兵抗击建奴入寇,问道“诸位爱卿,东平侯远在夔州府,此时传旨征调入京恐怕远水难解近渴。”

徐光启本来已经准备再次请辞归隐,以后去虎穴城教书育人,谁知大明又摊上大事,只好选择再干一段时间。

他出班奏道“陛下,自家人知自家事,宁远、金州驻防的‘红旗军’是否可以在确保防线无虞的情况下抽调一部分人马入援宣大也未可知,这得东平侯拿出决断。

东平侯忠君爱国人所共知,陛下不仅仅要及时传旨令东平侯火速回京,还得要求他紧急征调宁远、金州以及山海关驻军解燃眉之急。”

郑国昌出班施礼道“举贤不避亲,如今大明形势严峻,诸路兵马畏惧建奴或观望不前或龟缩在城池内消极怠战,唯有东平侯能够提振军心士气力挽狂澜。”

首辅温体仁也附议道“‘红旗军’威名赫赫,只要有了东平侯即将到来的预期,前线将士们心底里就有了盼头,哪怕是望梅止渴也得及时征调东平侯在四川的人马。”

侯询这段时间头大如斗,财政危机下的大明户部尚书不可能有好日子过,夹板气受够了。

但是他对黄汉的印象特别好,主要原因就是“红旗军”出征索要最少,拖欠粮食也不会造成士兵哗变的恶果。

他当然赞征调“红旗军”,此时出班道“陛下,如今各路援军陆续赶往山西,要钱粮的公文堆积如山。

没有大将、强军成为中流砥柱,战事久拖不决朝廷难以为继,臣认为急调东平侯入援,越快越好!”

再次担任兵兵部尚书的张凤翼又摊上大事了,心里凄苦,哀叹自己时运不济,绝大多数流寇大头目已经被陈奇瑜困住,现在只要能够早日驱赶境内出关就是兵部的胜利。

他是最迫切想东平侯来解燃眉之急的朝廷重臣,立刻出班附议,他手下的两个兵部侍郎、几个郎中都出班力荐。

朝议很快变成了一边倒,党派复杂的大明群臣难得高度统一,都力荐东平侯主导对抗建奴的入侵。

没辙,最能打流寇的曹文诏叔侄对阵后金军一败涂地,给朝廷文官武将的打击实在太大,貌似整个大明能够对抗建奴的只剩下了黄汉一人。

本来太多人都有压制黄汉发展的意图,可惜靠实力说话的“红旗军”已经属于无法打压的存在,京师即将再次遭遇兵临城下的困境之时,满朝文武达成共识即刻征调东平侯率领人马入京师。

紧急军情当然要用六百里加急日夜传达,七月十九日,在夔州安民练兵指导基本建设的黄汉见到了皇帝亲自下达的调遣自己前往京师勤王的圣旨,不由得哑然失笑。

皇帝还要求黄汉及时使用六百里加急想方设法从宁远、金州、山海关抽调一部分人马救急。

老朱家这是怎么了,自己这一年半的时间大多数都是用来保护朱家藩王、郡王,如今皇帝又急召自己进京守卫京师,相当于是去保护他。

同在夔州的秦良玉也接到了圣旨,没有要求她带兵出川,而是命令白杆兵在东平侯率领“红旗军”离去后严防死守杜绝蜀贼死灰复燃。

秦良玉接到圣旨立刻催促女婿上路,黄汉知道后金军这一次的劫掠时间不会太长,如果携带缁重和步兵按照一天五十里的速度行军赶到京城恐怕需要超过两个月时间。

那时已经十月底,保不准来便宜一把的后金军那时已经开溜了,他们还会留下“明国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