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三章 郑芝龙(2 / 3)

他走过郑芝龙身旁时候,笑容诡异地说了一句。

后者低着头一动不敢动。

第二天下午,前往香山一带扫荡的两个营,和配合行动的本地驻军,驱赶着上千疍民返回,双方很显然并没有发生战斗,毕竟这些疍民目前来说仍旧是大明的良民,至于那十几颗人头,估计是被哄着拿下然后砍了的。这些疍民同样被男女分开关押,之前那些只是关押而已,每天三顿饭还是管饱的,所以情绪都很稳定,毕竟他们吃饱饭的日子不多,尤其是杨信是敞开了让他们吃饱的,很多人明显心情还不错。

但这一天杨信依然没见到广州官方的人。

也没有书面的联络。

就仿佛广州的大小官员,肇庆的两广总督,这些大明在广东的地方官员们不知道他的到来,也不知道他已经把一个海道副使,一个同知,一个知县和一个参将关在大牢。

总之没有任何反应。

“叔父,他们这是向您示威啊。”

杨寰说道。

“随他们便,明天把这份告示张贴出去。”

杨信说道。

这是他设计的新税法。

此前明朝在这里收的就是抽分税,目前的做法是根据船的大小,一共分不同等级抽分,每艘外国商船到达之后本地提调报香山县,香山县报布政使司,然后就是目前杨信监狱里的香山知县,海防同知,海道副使安排人过来验船,验完之后按照大小收税。过去是按照货值抽分的,但这些船在查验前就被走私商把载的货物瓜分一空,等查验官员到的时候也就剩下点渣渣,所以最后改成了直接按照船的大小来收。

一年四万两。

无论来了多少外国商船,大明官员一年就给皇帝收四万两。

已经几十年这个数字了。

这就是大明朝廷收的海关税,或者叫舶税。

至于针对本国出海商船征收的,一是引税,也就是出海许可证,这个税忽略不计就可以,因为一年总共几百两,每引六两,最初才三两,一年额定发一百一十引,六百六十两,税监太监在的时候他不按限额发,可能一年收的多一些,但额定就是一年六百六十两。

二是水饷。

也就是本国商船货物进口税。

这个同样忽略就可以,因为税率低得令人发指,百分之二,这种是针对合法商船收的,每年一百一十引就是一百一十艘,而且绝大多数在外海逃税提前就接货了,甚至后来水师就跟护送哪个高官显贵一样,回来一艘船就一路押送到广州防止半路卸货。

不过问题是大明水师也走私啊,水师战舰也接货啊。

就这税率还能收几个钱?

至于不合法的商船……

不合法的谁他玛进港交税啊!

三是一项附加税。

而且是一项脑残的附加税,因为变成了美洲白银的中转站,那些大明商船的船主把货运过去就能换大量白银,所以都往马尼拉跑,但那里回程根本没有值得运回来的东西啊。这样广州的官员收的之前那个水饷就减少,所以强制性每艘加一百五十两,这样那些商船干脆装大米,本来这是一个补充广州本地粮食不足的好办法,但官员们加了限制,最多五十石,多出的按照贩运番米收税。

本来广州大米就不足,还为了那点不够官员一桌酒席的银子限制商船往回运大米。

明明该鼓励才对啊。

对于大米进口最聪明的办法是给补贴,反正那些船回来空着也是空着,一年怎么还不得运回十几万石大米,这些海船都是千石起步的。

但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大明的进口从来都不是大头,大明朝廷海关收入流失真正的大头是出口税,大明海外贸易的真正核心是出口。

一部分是通过澳门的出口,这是最大的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