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连吃两块,一来是真饿了,二来习惯这个味道。
“陛下,如今商贾多穿绸缎,出入酒肆青、楼,各行各业的生意都好了,京城更加繁荣。”张宁道。
已经有御史弹劾他违背祖宗成法,开商贾穿绸缎的先河。不过,张宁当然是不理的。倒是那个弹劾的御史做好被下诏狱的准备,准备好后事,在家里等了两天,却没等来锦衣卫,觉得自己死里逃生,再不敢多嘴。
商人们在最初的肉痛后,便发现以交税的代价换取地位上升十分值得,很多人天天穿绸衣在大街小巷走来走去,甚至有故意一天换几套绸衣走亲戚的。
不要说这些情况会报到张宁这里,就是张宁每天坐马车出门,也发现街上人多了,穿丝绸的人更是比比皆是。
而这些人为了显摆,有时候会穿崭新的丝绸呼朋唤友上茶肆酒楼,逛青楼,直接或间接促进经济。这是拉动内需的古代版啊。而这些,缘于自己一个主意。张宁小小得意了一把。
“嗯,他们赚得越多,缴的税越多。”朱祁镇显然收税收上瘾了。
张宁道:“国库有银子,还需多购粮食。大明和瓦剌终有一战,该有的准备得有。”
朱祁镇微笑道:“朕已下诏调通州粮仓的粮食进京,这两天便能到。购粮的事还须和杨卿商量。”
调通州商仓十万担粮食进京的事,张宁已收到密报,但是他觉得不够,远远不够。决定战争胜负的不仅仅是武器、战略战术的争锋,还有后勤,没有吃的,士兵哪有精神力气打仗?
张宁道:“陛下还须尽快。”
既然扣下巴图,只收四成朝贡,不给粮食而是盐巴和生活用品,便应该有打仗的准备。再不准备,那就成笑话了。
“有银子,文官们倒没有话说了,杨卿也不会推托。”朱祁镇欣慰的是这个,先帝要做件事,户部肯定说没银子,御史们先弹劾,文官们接着攻讦,最后事情没办成,还生一肚子气。现在好了,国库有银子,硬气。
这一切,都是从收商税而起。
张宁不愧是自己的福星。朱祁镇越看张宁越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