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疑之处。
也就这片刻功夫,天光又暗了几分,因怕三公主等得急,红药亦不敢久留,很快便离开了。
庭院深深、东风寂寂,春樱落下细碎的粉色花瓣,点缀于苔痕树影间,便是夜中月冷,亦有一番旖旎。
然而,这妩媚的春夜光景,瞧在某些人眼中,却是令人厌恶的。
掌灯时分,六宫某处殿宇的角门启了小半个时辰,而待其重新阖拢,那重帏锦帐之内,一张字条儿触上了烛火。
莲枝烛台上,细白的手指有若春葱,染了丹蔻的指尖尽处,是渐成灰烬的火苗。
再数息,“噗”,一声轻响,那纸灰余烬落进粉青瓷盏,盏中尚余着半盏微黄的汤水,细嗅之下,犹有药香……
三天后,皇城里开始流传起一种说辞,说是曲阜孔圣人家里的那株老榕树,乃是当年文曲星君亲手种下的,又道那榕树经年受孔氏家族诗礼教化,已然沾染了仙气与文韵,折枝供着,最是蕴养人的。
再过不上几日,传说便渐渐改成了举凡有年头的老榕树,皆是孔府榕树之子孙树,而越是富贵清贵、最好家中还有人瑞的人家,那子孙树便越是文气丰沛。
当然,这些树与它们的老祖宗自是不能比的,然只要多多折上几枝,放在家门口向阳处以清水供着,亦可蕴养满府,越是粗壮的树枝,便越有效验。
更有甚者,若有能工巧匠,将这树枝刨光磨平,打制成家具,则那文气便会发散得更好,举凡家中有孕妇者,数月熏陶之下,必能生出个小文曲星来。
说来也奇怪,往常这般的风言风语,总要过上个把月,才会传进各位贵主儿的耳中。可这一回,也不知怎么一来,不出数日,出差不多的主子们居然全都听说了这事儿。
头一个坐不住的,便是几位娇贵的孕妇。
谁不想生个聪明会读书的皇子?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沾点儿仙气和文气?
哪怕讨个好彩头呢,这说辞听着也好听不是?
再退一万步,就算诞下个小公主,那也是聪明伶俐的更讨人喜欢。毕竟,这世上如三公主这般好命的,委实不多。且宫里的日子,没有几分聪明,那是活不下去的。
于是,在一个鸟语花香的清晨,荀贵妃带着几名心腹,亲自登门,向太后娘娘讨要一根老榕树的树枝,以熏陶她没出生的孩儿。
有她起了头,贤妃、淑妃并另几位有孕的嫔妃,亦先后求到了太后娘娘跟前。
太后娘娘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来者不拒。
在她看来,没有什么比健康聪明的孙子、孙女更重要的了。
于是,仁寿花园那棵老榕树,秃了。
这倒并非皇城里只这一株老榕树,而是能够同时满足“富贵、清贵、人瑞”这几样者,唯有仁寿花园这棵老树。
谁教太后娘娘几样皆占全了呢?
而放眼天下,除了孔府那棵树祖宗,又有哪一棵树,能比得上太后娘娘门前的这一株?
莫说是几位有孕的贵主儿了,便是没怀孕的,也想讨要几根来熏屋子。
不说别个,几个高位的嫔妃,确实也登门讨了,而太后娘娘同样有求必应。
后来,这说辞不知怎么竟传到了外头,有几位诰命夫人仗着两分体面,也腆着脸求到了太后娘娘跟前。
正所谓狼多肉少,这老榕树长得再大,也经不起这么些人一齐薅。
半个月后,当红药陪同三公主再去花园放风筝时,看着那棵光秃秃只剩树杆、再无旁枝的老树,她心下很是惭愧。
对不起大兄弟,让你受委屈了。
普天之下,也只有红药明白,这树何以会秃。
是故,惭愧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