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逃奔芒砀山(2 / 4)

受到排挤,如今的身份地位恐将不保;反之,胡亥多年来在赵高的教授下学习秦律,更倾向于法家思想,自己若是拥立于他,丞相之位才能保全。

想到这里,李斯便同意了赵高的建议。于是,赵高和李斯假托秦始皇遗命,扶助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

秦始皇虽然生前没有立继承人,临终前也未能留下遗诏,但按照宗法制,理应由长子扶苏即位,胡亥作为秦始皇的幼子,继承顺位极为靠后。正因如此,在决定迎立胡亥之后,赵高和李斯便立即炮制了一份诏书送往上郡,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赐扶苏与蒙恬自裁,公子扶苏自杀而死,蒙恬因怀疑诏书真伪拒不自尽,被囚禁于阳周。

胡亥即位之后,为了稳固皇位,不仅抽调大量民力营建尚未完工的骊山陵墓,以彰显自己的孝道,而且大肆残杀对皇位有威胁的兄弟姐妹和蒙恬、蒙毅兄弟等大臣,而在皇位稳固之后,便又一心沉迷享乐,而将朝政大权完全委托给了赵高。

赵高掌权之后,一方面大肆任人唯亲、排除异己,不断增强自己在朝中的势力,另一方面则用尽手段蛊惑讨好秦二世,巩固自己的地位。

继续后面更精彩!

与此同时,秦二世为了贪图享乐,相较于秦始皇更加不惜民力,秦始皇时还会结合各地在籍劳力有计划的抽调,既保证了最大动员能力,又保证了适当的轮休,而胡亥即位之后,为了工程的迅速完工,不仅毫无顾忌的强行摊派,为了达成目的,更是对延期等情况一律实行“轻罪重判”,搞的百姓怨声载道。

一次,刘邦奉命押送县内的徒役前往骊山服役,然而由于朝廷频繁的征调,早已让百姓们不堪忍受,结果很多徒役在出发不久后便逃走了。在秦二世“轻罪重判”的原则下,刘邦心知如此下去,即便自己将剩下的徒役全部押到,也绝对难逃一死,一时间头疼不已。

当押送的队伍走到丰邑西边的水泽地时,刘邦下令队伍原地休息,然后独自坐在一边喝闷酒,再三权衡之下,刘邦认为既然到了骊山也是死路一条,倒不如就此逃亡,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下定决心后,刘邦将队伍召集起来,对所有人说道,“如今的情形是,就算我们全都到了骊山,由于人数不足,也是难逃一死。与其送死,不如大家都逃命去吧。”

听了刘邦的话,本就不想服役的徒役们顿时一哄而散,只剩下周灶等十几个人,因为无处可去,便决心跟着刘邦一块走。于是,刘邦便带着这十几个人,连夜抄小路向芒砀山中逃去。

刘邦倒是逃走了,但其私自释放徒役逃走的罪责却难免,于是这一切就都落在了吕雉头上。吕雉独自支撑家庭本就困难,如今不仅要应付时常来家中搜捕刘邦的差役,还要时不时的长途跋涉,给刘邦他们送去衣物和食品,简直苦不堪言。

后来,由于迟迟搜捕不到刘邦,官府干脆将吕雉抓进了大牢。坐牢可不是件轻松的事,不仅要承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狱卒对于犯人更是动辄呵斥打骂,男子尚且难以承受,更何况吕雉这样的女子。

一次,狱卒再次呵斥辱骂吕雉,恰好被与刘邦交好的狱卒任敖撞见。任敖向来敬重刘邦,见状顿时怒火中烧,上去便将那个狱卒给揍了一顿。自此之后,吕雉在狱中的待遇才有所好转。

吕雉虽然在牢中深受折磨,但是面对官府的屡次盘问和审讯,她却始终没有交代刘邦的下落。久而久之,见到从吕雉身上也得不到什么消息,再加上萧何、曹参、任敖等人的搭救,吕雉这才被放了出来。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就在秦二世依旧忙着享乐,赵高忙着揽权,刘邦还在逃亡之际,一支奉命前往渔阳戍边的队伍,因为突遭大雨耽误行程,在队伍行至泗水郡蕲县时发生哗变,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