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3 / 4)

提拔的官员,多以自己为太子时的旧臣为主,汉景帝此举不但有益于组建自己的执政班底,同时也是对朝中势力的一种平衡。

当然,犹如当年功勋老臣对于贾谊等大臣的排挤一样,汉景帝大肆提拔太子宫旧臣的做法,无疑损害了文帝朝老臣们的利益,以至于这些老臣们对这些新晋大臣十分排斥,其中尤以丞相申屠嘉与晁错之间的矛盾最为尖锐。

早在汉景帝还是太子时,便对晁错的才能智慧极为佩服,在登上皇帝宝座后,对其更为倚重,不仅时常单独召见讨论国家大事,对于他的建议更是言听计从。如此一来,晁错的官职虽然不算太高,但论宠信程度却远超三公九卿,汉景帝即位之初的一系列政策法令,都是经他一手修改订立。

眼见皇帝一有问题,便召见晁错单独商议,这让丞相申屠嘉等朝中大臣完全成了摆设,不仅难以得到皇帝的召见,所提建议更是多次被驳回,这怎能不让他们忌恨,因此申屠嘉等文帝旧臣皆视晁错为眼中钉。

当时,由于内史府修建于太庙围墙里的空地上,大门朝东,晁错出门时要先向东出门然后再绕到南边,为了方便出入,晁错便命人向南开了两个门,并因此凿开了太庙的围墙。

此事传到申屠嘉耳中后,早已对晁错不满的他,决定利用此事做文章,意图扳倒晁错。为此,申屠嘉联络朝中大臣,以毁坏太庙之罪上书汉景帝,请求诛杀晁错。

然而,由于联络大臣太多,还不等他们上奏,事情便遭到了泄露,晁错得知消息后,连夜入宫拜见汉景帝,将事情的原委详细告知了皇帝。汉景帝听后,认为拆毁太庙围墙并非什么大事,对晁错表示不必在意。

次日上朝,申屠嘉当廷弹劾晁错,以晁错擅自凿开太上皇庙的围墙做门为由,请求皇上将他交给廷尉处死。申屠嘉一开口,不少朝臣纷纷上奏附和。

汉景帝瞥了一眼朝中大臣,并未被群臣的气势所吓倒,反而淡淡地说道,“此事我已经知道了,晁错所凿的墙,并非是太上庙的墙,而是庙外空地上的外围短墙,所以才会有其他官员住在里面,况且此事乃是我让他这么做的,因此晁错此举算不上触犯法令。”

申屠嘉抬头看了一眼高坐宝座的刘启,知道这是皇帝在有意维护晁错,自己继续弹劾的话,非但不会起到作用,反倒会因此而触怒于皇帝,因此只好低头谢罪,表示自己不知道此事乃是皇帝的旨意。

继续后面更精彩!

退朝之后,申屠嘉对长史说道,“我后悔没有先杀了晁错,却先报告皇帝,反倒给晁错这小子钻了空子,实在是大错特错啊。”

申屠嘉本就性格强硬,早年初任丞相时,便因为汉文帝宠臣邓通在礼仪上稍有慢待,而敢于当面弹劾,在汉文帝有意维护邓通时,更是将邓通召入丞相府恐吓一番,直到汉文帝向其道歉才作罢。为了弹劾晁错,申屠嘉早已联络了大批朝臣,却没想到当廷便被汉景帝给顶了回来,气急攻心之下,回府之后便一病不起,不久后便因病去世。

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八月,在丞相申屠嘉去世后不久,汉景帝任命御史大夫陶青为丞相,而以晁错为御史大夫。

虽然御史大夫原本的职责只是副相,负责辅佐丞相治理朝政和监察百官,但从汉文帝到汉景帝,其职权早已超出职责本身,不仅掌管图籍章奏,甚至还担担负着上承下达的职责,皇帝下诏和群臣上奏都要通过御史大夫,再加上自文帝以来,张苍、申屠嘉、陶青皆是由御史大夫升任丞相,因此御史大夫一职已经几乎等同于储相,晁错由内史而一跃成为御史大夫,可见汉景帝对他的重视。

更为重要的是,前任丞相申屠嘉虽然是因病去世,但谁都知道申屠嘉患病乃是因为弹劾晁错,结果申屠嘉死后不久,他所弹劾的对象便位列三公,汉景帝无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