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六儿他们。”
“好,那你去吧,今天就别教太晚了。”
“嗯,知道了。”
苏离来到书房,就听到里面三人在互相说道着。
苏离听了半天,原来几人是在讨论如何将中庸划分开来,张永夜认为应当将中庸分为三部分,而林天山却认为,应当将中庸分为四部分。
苏离听了,有些想笑,真不明白这两人居然会因这个而吵起来。
随后,苏离掀开竹帘子进去了。
苏离一进去,几人立马注意到了苏离,于是,几人停下了争论,跑到苏离前说“老师,您醒了?”
苏离一听,原来自己被抬回来的消息他们三人也知道了。
“嗯,醒了,没什么大碍,只是浩然正气用尽了而已。”
“那就好,学生还很担心老师的身体,准备等下我们三人一同去看看的,看来,现在不用了。”
“我刚进来的时候,听到你们的讨论了。”
“既然老师听到了,那就请老师给我等解惑。”
“好,你们过来坐好,这也是我的过失,以前的书上没有标注清楚,今日你们都在,正好趁着这次机会,给你们一同讲一下。”
“老师等下,学生来做记录。”
苏离等到几人准备好,这才清了清嗓子说“《中庸》一书,共三千五百多字,老师自己将其分为三十三章,四大部分,传的是自上古大圣以来的儒家道统心法,其内容涉及为人处世之道、德行标准及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
第一章到第十九章的内容着重从多个角度论述中庸之道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第二十章承上启下,从鲁哀公向孔子询问处理政务的方法一事着手,通过孔子的回答指出了施行政事与加强人自身修养之间的密切关系,并进一步阐明天下通行的五项伦理关系、三种德行以及治理国家的九条原则。
在此章的最后引出全书后半部分的核心“诚”,并强调要做到“诚”的五个具体方面。
第二十一章到第三十三章的内容,便是围绕“诚”来展开的。
《中庸》第一章的“天命之谓性”是总纲,但这个总纲却是子思表述出来的,并不是孔子原话。
此下第十二章“君子之道费而隐”和第二十一章“自诚明谓之性”都是每个部分的纲领,但恰恰也都是子思说的,而引用的绝大部分孔子的原话,反而是用来解释、例证这些纲领的。
也就是说,如果援用“经—传”的结构来理解,《中庸》里具有“经”的地位的话,都是子思说的;而孔子的话反而只有“传”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