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玉昔帖木儿低下头,向自己的老上司保证,“丞相,我一定会竭尽全力。”
伯颜平常很少说这么多话,说到此时他挥挥手,“去吧,赶紧回到巴格达。奴隶王朝不是宋国,只要按照打仗的规律办事,蒙古未必会输给他们。”
“难道没有必胜的策略了么?”玉昔帖木儿还是不死心。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郝仁死了,我已经拿不出必胜的策略。不要再想些没用的事情,去吧。”
“丞相,我还有话要讲,若是大汗请丞相出兵呢?”
“那就等大汗下旨的时候再说。”
玉昔帖木儿见伯颜这么讲,也只能在心里暂时留下一线希望。他对此并不乐观,铁穆尔大汗的那个性子真的不好评价,让他真心低下头求人真的千难万难。伯颜这种人更不会主动低头示好。
就在玉昔帖木儿踏上归途之时,逃离巴格达的郝仁侍卫们已经有好几个陆陆续续返回了基辅。确定了郝仁已经去世,基辅登时陷入了悲伤之中。元国朝廷下令举国哀悼。得知消息的元国民众纷纷赶往王都基辅的王宫前叩头祭拜。
郝仁与普通的国主不同,元国主要力量是他从河北带着一路走到这里的。其他的普通民众则是走投无路之下跑来元国求生存,却意外得到了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元国民众不仅都知道郝仁,更在心中留下了与自身相关的深刻印象。普通民众对于国主有个人感情已经属于罕见的个案。悲伤的心情在元国逐渐扩大,开始积累并且影响到更多人。元国朝廷中却没有卷入这股悲伤的气氛中。
郝仁在世的时候包惜弱是摄政王妃,现在她已经成为了摄政的王太妃。元国的朝政就该归她执掌。可王太妃包惜弱因为伤心无法上朝,朝廷里面的丞相魏京望与枢密使蒋广投就和平日一样继续执掌朝政。没有了国主郝仁的遥控,这两人都非常认真的使用着手里的权力。
“此时当立新主,当然是长子继位。”魏京望按照汉人的规矩提出他的看法。不少文官纷纷点头,立嫡立长乃是汉人规矩。普通的家庭还能有所调整,到了国家这个层面就没办法如此讨论。要是找借口,整个国家可以有无数借口。想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按照规矩来。
枢密使兼兵部尚书蒋广投蒋太尉也是老臣,此时他整个脑壳上方与前方已经光秃秃的,只有后脑勺延伸到耳朵上方的部位还有毛发。头发掉到这个程度反倒也能算是种发型,不再难看。只是蒋太尉的神色倒是非常难看。
魏京望这话不是对蒋太尉说的,因为蒋太尉的态度很明确,就是要支持二王子郝贵继承元国的地位。之前蒋广投就说过,郝仁中意的乃是二王子郝贵。作为郝仁大王的忠臣兼重臣,蒋广投坚决支持郝贵。
这话不是没有道理,从各种发生过的事情来看郝仁的确有这个意思。但是魏京望并不想因此支持郝贵。所以魏京望已经放弃了说服蒋广投的打算,他要说服的是还没有选择立场的朝臣。朝臣们许多人都露出困惑的表情,蒙古大臣对于所谓汉人的规矩完全没概念。郝仁是个蒙古人,蒙古规矩中父亲去世,继承父亲家产的会是小儿子。兄长们会得到部众和牲口,到新的地方开拓。这才是蒙古人认同的规矩。
所以成吉思汗召开忽里台大会的时候才要想尽办法说服蒙古王爷们,由窝阔台继承汗位。虽然不符合传统,好歹大汗有个明确的态度。现在郝仁突然死去,死的时候四十出头。要是他如忽必烈大汗那样寿终正寝,四十出头不过是人生刚过一半而已。这个年纪当然不会指定继承人。对于蒙古将领来说此时也是不知所措。听着魏京望的说辞,他们觉得有道理,却又不相信。
相对比较支持魏京望的则是汉人官员,只是此时他们也有顾虑。蒋广投之前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汉人官员的确感觉郝仁比较不认同郝康。最后商务尚书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