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不是更稳妥?”灌婴也跟着附和道。
不论什么改革,改革的阵痛和后遗症都是必然存在的。
而现在汉国的后遗症同样存在,那就是为了适应改革,兵力的严重不足。
按照预计,北边的草原是需要有三十万常驻兵力的。
而现在仅仅不过十二万人,这还是算上了入秋以后送去的那批新兵。
南边和西南各十万,加上镇守各地的十万,以及五万禁军,整个大汉加起来,有编制的常备军兵力是六十五万人。
城防什么的不算是正规军,最多也就算是维持秩序什么的,吓唬一下人用的。
而现在,六十五万常备军,只有二十三万人。
南边和西边各自只有三万人,唯一满编的还是禁军。
王不饿的要求是,兵役期限为五年,那就把六十五万人分为五年招完,每年招募十三万人。
到第五年的时候,刚好部满员,第六年的时候第一批将士退意,新一批补上去,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这么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最大限度的在短期内降低对国内农业发展的影响。
但坏处在于,现在要动兵了,但朝廷却没有足够多的兵力可用。
满打满算,也就是五万精锐带着七万新兵。
王不饿抬头看了眼众人,额头依旧紧皱。
“明年?明年就没有东胡这个部落了!”王不饿斩钉截铁道。
他当然知道匈奴今年是一战拿下东胡的,接下来两年都在整顿吸收东胡的残余势力,让他们融合进来。
然后就是对月氏下手,再然后,才是历史上的白登之围。
也就是说,今年和明年若是不能把匈奴人打疼打怕,或者干脆阻止他们击败东胡人。
那么接下来头疼的就该是大汉了,而手中的主动权,也该转移到匈奴人手中了。
可惜现在整个大汉,除了自己以外,根本就没有人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他们似乎也更不相信,强大的东胡会败给匈奴。
本来是想做个逼格满满,善于纳谏的明君的。
结果没想到这帮人也太不给力了,压根就不给自己这个机会。
搞的自己想要搞事情,还是得自己去独断行事。
华夏人一个人是条龙,一群人是条虫?
难道这就是后世说这句话的典故?
“告诉月氏人,半个月内,必须送十二万套兽皮衣服到韩信那里,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他若是不给,朕就让韩信自己去取!”王不饿直接扭头看着张不衣,态度极其强硬的吩咐道。
“诺!”张不衣直接应下,管他合不合理的,闭着眼睛去做就是了。
反正最后背锅的又不是自己,怕个球啊?
“陛下……”
“陛下,万万不可啊……”
“陛下,月氏本就对大汉有了些忌惮,现在陛下万万不可用如此强硬态度去逼迫他们,否则恐生变啊!”
“生变?他敢生什么变?又能生什么变?”王不饿不屑的问道。
“韩信大军出击,整个北部和西部防御空虚,而月氏人此时距离洛阳仅仅不足千里,他们若是来攻,途中根本就无兵可用。”萧何说道。
“他不敢!”王不饿说道。
“他敢不敢不是陛下您说的算的,他若是真的敢了呢?陛下您打算怎么办?就这么放任不管?”萧何脸上有些急促的说着,心中暗道,这陛下咋突然变了性子呢?
看着萧何的急促,张良和陈平两个人却冷静了许多。
脸上甚至微微的展现出了一股莫名其妙的笑意。
对,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那个男人,他回来了……
王不饿现在的态度和处事的方式,让他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