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本就是流寇集团,大头目带小头目,没什么纪律可言,时散时聚,因此大量郭仲威余党在淮南出没,没有了大头目约束后,行事更加肆无忌惮,杀戮更加随心所欲。
李慢侯不得不加紧剿匪,很是收复了一批马兵、水兵,择其精壮充军,老弱相应安置。
狠狠忙碌了一个多月,总算是熬过了最艰难的秋收,李慢侯很担心金兵六七月就南下,那样扬州地区抢种的粮食很可能都不能入库。终于熬到了九月,无论是水稻、旱稻,还是大豆、小麦,全都收割完毕,终于松了一口气。
一次大丰收,侯东在江南豪夺的三百多万亩土地上,收获了五百万石粮食。另外还有一些无主土地,数量高达一百多万亩,也收获了两百万石的粮食,这一季收获,就已经赚回了买地的投入,以后要是还有,那都是净赚的。
这些粮食,虽然会有一半分给那些大小地主,但粮食却可以控制在手中,必要时候充作军粮,可以支持长期坚守。因此李慢侯将其中能够直接带走的粮食,全都集中在扬州城,现在扬州城已经有三十多万人口,每天消耗的粮食,都是一个天文数字。金兵一旦围城,就要靠这些存粮支撑。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李慢侯积攒的粮食,不但足够城里人吃用一年,还有富余酿酒,以及支援友军。
李慢侯的友军不少,以前就结交拉拢到的薛庆、张荣,基本上已经算是投靠他了,当然这两人认为他们投靠的是柔福公主。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李慢侯过于狡诈,他连女真契丹俘虏都能玩的转,更何况薛庆、张荣这两个渔民出身的匪头。
由于交往了一年时间,这两人不但早就对李慢侯代表的公主极为信服,薛庆甚至配合侯东在高邮搜刮民田,抢种抢收了一茬庄稼。如果说在扬州侯东还有些顾忌晏孝广为代表的一群本地官吏,在高邮完全可以说是肆无忌惮,这里本就被金兵攻掠过一次,接着又被李在溃兵控制过一段时间,薛庆赶跑了李在,一直都很混乱,本地大半的地主阶层都失去了踪影,小半逃出生天的地主,大多数都把土地卖了,因此在高邮,侯东几乎控制了八成的土地。
薛庆的配合是有好处的,他是水匪出身,无利不起早。他得到了足够多的好处,高邮的土地产出一百万石粮食,薛庆分到了其中的三十万石,这让他一下子暴富,联想到以前打家劫舍却要忍饥挨饿的日子,都想哭。觉得果然还是跟着公主有富贵!
张荣要简单的多,他没有控制土地,公主府承担了他所有的开销,让他收拢渔民,聚众三万,得到了理想的官职,丰厚的俸禄,衣食无忧。跟着他的渔民们,也有了一个可靠的前途。他们一边可以从公主府领到一定的俸禄,还在河湖之间种植菱角等水生作物,甚至在湖区水浅处开辟水田,形成一处处水边聚落。
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他们种田、种水衣食无忧,但对比一下接连从山东迁来的流民,幸福感都要爆棚。在金兵、流寇挤压下的流民,一直往南,很多都被张荣吸纳了,尤其是来自梁山泊周边的难民,都成了张荣新的部属。
除了这两个算是铁杆盟友之外,赵构派到北方的各路宣抚使、招抚使,也都拉拢到了一些巨寇,其中一些就有可能成为盟友。从河北赵州一路南下的巨寇辅逵,辅逵八月进攻淮河沿岸的涟水军,攻破南寨,大掠之,杀涟水军使、朝请大夫郝璘,丞、修职郎吴深。
目前宋朝官府最尴尬的地方就在于,打不过金兵也就算了,却连巨寇都打不过。正经的官兵守卫正经的城池,以前防不住金兵,现在连流寇都防不住。当然这个辅逵确实能打,他是从河北一路杀过来的,大浪淘沙,能活到现在的,都是一些悍勇之辈。之前郭仲威仓惶南逃,就是被辅逵集团压迫所致。至于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李慢侯不得而知。
很快辅逵就被淮南招抚使王侄诏安,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