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分。
张孝非常擅长数学、几何,他要去山东读营造科。大秦古贤人希罗有一本《机械学》,他已经读过,非常痴迷。齐州府学里,有从西域请来的营造大贤授课,他要去好好学学。他一路上都在谈,说西方大秦国的水渠架设在空中,他想问问大秦国的老师,架在空中的水渠能不能跑船?
李闻过则醉心金石学,在山东的时候,还跟李清照专门学过一年。后来去了草原,他还给李清照去草原上拓印过勒石燕然和封狼居胥的碑帖。李清照很欣赏李闻过的天赋,否则也不会做媒,将她侄孙女辈的赵家才女许给李闻过。
只可惜李闻过没有张孝那么自由,他有一个想做大事却始终无法了却志向的父亲,他爹李忠让他去齐州府学读兵法科。将来子承父业,征战沙场。他觉得假如有一天他战死了,他爹可能都不会在意,因为他家弟兄太多了,不像张孝是独子。
他也跟张孝诉说他的志向,他一些同学去过海外,见识过许多遗迹。这几年给他寄送了很多画片,其中有一些大东洲叫做玛雅的国家的城市写实。那个玛雅国,竟然在烟瘴遍地的南方森林里建造城市,他敏锐的察觉,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奇怪古国。他很想跟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志一起,去海外踏勘。
两人兴趣交汇的地方是,张孝对玛雅人城市的构造很感兴趣,金字塔、石造像,都很特殊,因此说了一路。
到了齐州,还约定要去李清照主持的金石馆参观。
之后两人一起去东海郡王府拜见李慢侯,李慢侯很热心的问了他们很多事情,从婚嫁到学业,抽出时间事无巨细的了解他们。
两人战战兢兢的表达了他们对于大人物来说,似乎不务正业的爱好,没想到李慢侯还很支持他们。表示会为他们说话,支持张孝学习营造学,并支持李闻过学习金石学。
但当两个孩子离开之后,李慢侯就担忧起来。除了李睿这种经历过灾难的二代之外,权贵集团二代的进取心大大下降。
李忠家还算好的,牛仲、单穿那些人,一个个生怕自家孩子吃苦,很少希望孩子继续扎根军队。
别提别家了,自己家何尝不是如此。他多次向晏贞姑提起,希望长子李靖能从军,晏贞姑都拒绝。甚至将儿子带到扬州,在扬州读书。次子李康年幼,但看张妙常和金枝的样子,也不打算培养儿子往武功方向发展,自幼教授的都是些诗词歌赋之类的风雅文化。
日子好过了,经历过灾难的一代,本能的不希望后代吃苦,这跟继续保持了艰苦风气的辽东二代,跟草原上从来没轻松过的二代完全不一样,几十年后,这群二代掌权,他们如何跟成吉思汗这样的英雄抗衡?
还好这个国家很大,从来不缺乏野心勃勃之辈。还好这个国家早就摧毁了贵族文化,下层通向上层的渠道已经成为文化。李慢侯可以通过科举之类的考试,选拔平民子弟。这些平民子弟,更加充满生机,可以弥补权贵二代进取不足的缺陷。
唯一让他担忧的是,宋朝同样是科举制选拔官员,可宋朝官僚集团的进取心,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别说蔡京、秦桧这样的权臣了,即便放到范仲淹、王安石时代,恐怕碰到成吉思汗,依然会被碾压。
两宋之间是小冰河期,草原民族有无穷无尽的南下慾望,就算没有成吉思汗,肯定也会有其他的英雄,带着漠北高原上涌动的潮水冲向南方的长城。
所以李慢侯必须为二十年甚至十年后的大变局考虑,他需要一个积极进取的强大的官僚集团。这个官僚集团,不能是只读圣贤书的书生,应该是能文能武的英才。
李慢侯一直在摸索着,他办理的学校,很早就开始讲述兵法。李睿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可他发现,跟他试图培养出的军事化官僚不同,李睿野心勃勃,却自诩儒将。这很可怕,不是儒将不能带兵大胜仗,而是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