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中原气候转暖,大地冰雪融化,冬小麦的嫩苗儿破土而出,原野上出现一丝活泼的绿色。
此时,在黄河边上,高欢领着一队骑兵,驻立在河梯上,耳中听见一阵“啪啪啪”的巨大声响,便见河冰崩裂,被浑浊的黄河水冲向下游。
“藩主!河冰裂开了!”宋献策有些激动的说道。
高欢呼出一口气,“总算是熬过来了!”
从去年十月底清军南下,到现在二月间,梁国被动防守了四个月,期间还不时担心,左良玉和郑芝龙会从后面捅刀。
高欢和梁军可谓是如覆薄冰,四个月里没睡一个安稳觉。
现在,黄河终于快要解冻,梁军只要将清军赶到北岸,高欢便有一年时间,收拾左良玉、郑芝龙,解决南面的隐患了。
此次给高欢压力最大的,还不时满清,而是后方的左良玉和郑芝龙。
因为高欢的兵力,都布置在北线,江南几乎是不设防的状态。
无论是左良玉,还是郑芝龙,只要发兵攻击,几乎就能轻易夺取江南。
毕竟,高欢一向推行,打击士绅地主,重新分配社会资源,江南的士绅豪族,极为厌恶高欢,梁军在江南缺少群众基础。
左良玉和郑芝龙只要发兵,江南士绅一看梁军不行了,肯定倒戈支持左良玉、郑芝龙。
高欢为此每日提心吊胆,而现在黄河解冻,梁军将发起反击,只要将清军赶到北岸,那么高欢便不用提心吊胆。
因为有了黄河阻隔,将清军挡在黄河北岸,高欢就能抽出兵力,应对南方变化。
这个时候,左良玉要是敢动,高欢铁定把他打出屎来。
宋献策道“对啊!总算是熬过了冬季!这次若是击退清军,开封守军当算首功。”
这次开封吸引了清军,把多尔衮拖在城下,梁军才能整编降军,补充军备,逐渐有了反击的实力。
“高阁部和陈永福四守开封城,确实立了大功。”高欢闻语微微颔首,然后问道“开封方向有消息传来吗?”
宋献策摇了摇头,“还没消息传来,不过清军如果识相,应该已经撤军了。”
清军在开封城下,困顿四个多月,消耗物资甚多,士卒损失惨重,军队士气低迷。
反观梁军诸部,已经整训四个月,可谓兵精粮足,战争的天平逐渐出现倾斜。
在清军刚南下时,梁军不是清军的对手,可现在就不好说了。
从眼下局面来说,清军已经没什么胜算,多尔衮确实该撤兵了。
否则黄河解冻,清军粮草运不过来,在河南又得不到粮食,那么只能彻底失败。
众多梁将对眼下局势,也逐渐乐观起来,不少人认为,根本不会发生决战,清军将自己退回河北。
高欢看了宋献策等人一眼,却摇了摇头,目光忧郁的看着黄河,“我看未必啊!”
宋献策见高欢神情忧郁,不见皱起眉头,沉思高欢话语的意思。
这时高欢看了眼黄河,中间列开数丈宽的缺口,奔流的河水带着浮冰撞击着两侧冰面,高欢拔马道“回营吧!”
当下一群人骑马奔驰下了河堤,不多时,就回到大营。
此时,在营地内,梁军士卒正收拾着行装,准备向东进发,去解开封之围。
高欢一行人,刚奔驰到营门处,远处几名斥候,疾驰着奔回大营,其中一骑在马上摇摇晃晃,还没到营门前,就坠马落地。
这引得营门处的士卒一声惊呼,急忙奔出几人。
高欢听见动静,回头一看,眼睛眯起,便见另外两骑翻身下马,将坠马的骑兵架起,然后来到营门前。
刘启抢上前查看,见三名骑兵都浑身是血,被架着的一人,后背还插着几只羽箭,不禁大惊道“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