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代表团进入会场,高欢接受朝拜,然后举行晚宴。
这个宴会,桌上有各种中国名菜和好酒,不过各国代表几乎是不怎么吃饭,而是听乾朝领议政在台上讲话。
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是继续加强朝贡体系内的经济合作。
具体下来就是明年乾朝在各藩属国购买多少原材料和农牧产品,各藩属国采购多少乾朝的货物。
另外就是讨论各国在海外面临的挑战,协调各国在海外的冲突。
因为朝贡体系内,各国不得发动战争,关系差如朝鲜、扶桑、日本三国,也轻易打不起来,各国只能将目标投向海外。
现在乾朝各藩属国,看着乾朝在海外取得利益,也纷纷选择出海寻求利益,解决与乾朝贸易中,产生的贸易逆差。
各国向乾朝输送原材料,然后再向乾朝够买工业品。
原材料和农牧产品的价值,肯定是无法与工业品相比,而这样一来,他们在与乾朝的贸易中,往往出现逆差,造成财富流入乾朝,本国越来越穷的局面。
这种情况下,各国要弥补逆差,大概只有两个方案,一是发展本国经济,增加本国的生产能力,创造出更多的增量财富。
这就比如孙可望治理下的越南,每年与乾朝的贸易逆差大概五十多万乾元,但其通过南进战略,控制占城,以及湄公河三角洲后,大力投资水稻种植,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一百万乾元,那么除去与乾朝的逆差,孙可望统治的越南,财富还是在增加的。
另一个方案,便是在乾朝这边存在逆差,与他国的贸易却是顺差,两相抵消之下,顺差大于逆差,那么财富也在增长。
这就比如吕宋国,每年逆差一千万乾元,不过他们从乾朝购买货物后,转卖到世界各地,对其他国家的顺差,远远超过一千万乾元,所以吕宋国的王京,现在极为繁华。
一般而言,现在各藩属国,都是两条策略并行,不过他们国内的土地和市场,都是有限度的。
各藩属国在国内增量达到瓶颈后,纷纷将目光转向海外,或是寻找土地耕种和放牧,增加生产总值,或是获得拓殖地的市场,倾销更多产品,收取更多的赋税。
现在乾朝各藩属国在海外的扩张,主要是东西两个方向。
吕宋国和越南向西,抵达非洲东岸,建立拓殖据点,与西方列强争夺在非洲的利益。
东北方的朝鲜、扶桑、日本则盯上北殷洲,三国先后在北殷洲登陆,并且大举移民开发土地。
在海外拓殖的浪潮中,整个东亚地区,包括乾朝都属于后发国家,比西方列强晚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才参与大航海。
作为后发国家,最大的问题就是,等他们开始航海时,才发现能够拓殖的土地,已经被西方列强瓜分得差不多,留下的土地要么贫瘠,要么没有资源。
这便引起了各国的不满,觉得自己在海外获得的土地,与自己的国力不匹配,希望扩大在海外的利益。
早在近四年前,西班牙便召集英法荷等西方列强,于马德里签订了条约,协调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将矛头对准还未瓜分的土地。
现在随着乾朝各藩属在海外扩张,藩属与藩属,藩属与乾朝之间也存在矛盾和利益冲突。
因此会议对各方矛盾进行调节,乾朝也做出了一定的退让,最后高欢才图穷匕见,提出为方便贸易和海外竞争,各国需要一个方便结算的货币。
此时各国的注意力,都被前几个议题吸引,正为贸易采购以及海外利益的分配进行争论,并没有重视所谓的结算货币。
“诸位,朝廷发现,各国在与大乾的贸易中,需要携带大批银元、银子、黄金,甚至是铜钱,运输需要成本不说,每次都要兑换,也很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