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提出自己的建议,最终要李纲等人放手去做。
不过在幼儿园的课程安排上,姜万钧总算能插得上手。
这得益于他力排众议,增加了女老师的名额。
姜万钧都没有想到,他的这番举动,收获相当大。
姜万钧提出的“德智体美劳”五字教育方针,得到了萧氏等人的大力支持。
“陛下,您真决定每三天就给国防大学的学生上一节课啊!”萧氏还以为皇上就挂一个名,刚才在边上听了一会儿,这才发现,皇上这次是来真的。
“萧园长,如果你不反对的话,朕每五天也可以去幼儿园给孩子们上一节课。”姜万钧半开玩笑道。
“陛下,您还是饶了我吧!”说实话,萧氏很心动,可是她不敢。
皇上真去幼儿园给孩子们上课,朝中的大臣非炸锅不可。
“朕就是随便说说,小骨朵他们这些孩子是大宁的未来,朕真希望他们能够快点长大啊!”
作为改革者,姜万钧深知日子不会太好过,他只能盼着小骨朵她们这么一代人成长起来,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一切才会进入正轨,他才能稍微松一口气。
不过,姜万钧要改革的决心和意志是不会动摇的。
他既然接手了国防大学,那么就要着重打造一个“军事体系”。
因为只有建立起一套健全的“军事体系”,保持其健康稳定的成长,才能为大宁保驾护航,才能保证大宁长治久安。
而“武将”在一个“军事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历朝历代,武将的地位都很尴尬。
在建立政权的初级阶段,武将往往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武将参与的“改朝换代”原则上就不成立。
但随着政权稳定之后,武将善于破坏而不善于建设的缺点会被放大,因此势必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而等到国家进入和平发展阶段,武将的处境会进一步恶化,被排挤,被打压,被猜忌……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武将,怎么可能肩负得起守土之责呢?
古往今来,许多政权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或者也可以说是有意为之,目的就是要削弱军事集团对一个政权可能造成的危害。
文官总喜欢强调“骄兵悍将”可能给国家带来的危害,却从愿意承认,他们的破坏力,有时候比起“骄兵悍将”更甚。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放下刀枪,拿起笔杆子,要造反他还是会造反。
造反是一种利益上的选择,而非职业选择。
文和武都只是一种职业。
竭尽所能去限制军事集团的成长,在姜万钧看来,属于自废武功。
过于放纵肯定不对,但以抑制军事集团的发展当成是最有效管束手段是非常低级的。
这会使得,整个国家的军事体系严重滞后,跟不上国家的发展。
到了一个朝代的末期,甚至连应对各地发生的民变都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这样的军事体系实际上就已经垮了。
失去了军事集团的支持,文官集团将避免不了陷入“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境地。
“对外上贡”,“对内招安”,这两大法门将会冠冕堂皇摆在世人的面前。
一开始或许只是权宜之计,到后来就成了救命稻草。
当有一天,满朝上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时候,距离腚比脑袋抬的还高可能仅剩下最后一口气。
以颜师古等人为首的一批读书人,总说他们不想回到先秦,因为那是儒生的噩梦。
而对于姜万钧来说,他更不想当“两脚羊”,想必大宁的百姓也没有人愿意当“两脚羊”的。
事实上,姜万钧和颜师古的目标并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