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汉家旌帜耀天竺(1 / 7)

大明皇弟 老山活着 10083 字 2020-07-30

三艘帆船在旗舰的带领下,慢慢的升起了满帆,航向略微偏向西北,让侧顶风变成了侧风,航速立刻提了起来,如剪刀般的船头劈开海浪,微微向右倾斜着船体,向着茫茫大海深处驶去。

从安德曼海苏门达腊的最北端到印度大陆最近的海岸最少也有一千两百海里的航程,这一千多海里的海路,恐怕是除朱厚炜之外,舰队里所有人经历过最惊心动魄的一段旅程。

进入印度洋海域后,每天从早到晚都是大风,风速等级差不多有风力六七级的样子。人在甲板上必须系安全绳,这个时候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海浪会被大风吹碎,全是水花,浪高在三四米左右。

七十多米长的军舰前后摆动幅度能达到四十多度,尖锐的船头刚刚抬起,眼看着又一头扎向了无底深渊。三艘一千两百多吨的风帆战舰此刻就像一片片树叶掉进了高速旋转的洗衣机里,仿佛随时都会倾覆的样子。大自然的威力真的不是人力可以抵抗的。

一些年轻的海军实习生都吓哭了,即使一些十几年的老水手也有一种想要发狂的感觉。尼玛!这要死不死的,太特么吓人了。

不过这也是最锻炼人的时候,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在大风中行船,这就考验一个船长的水平了。这时候的船长要全神贯注,他不光要对风力、风速有了解,还得了解自己船只的状况。

一名合格的船长,他既要能充分利用风力为船只足够的动力,又不至于把桅杆玩坏,留出充裕的余量。经过这次考验,朱厚炜相信,只要假以时日,这些海军军官即使是单独跨洋航行,也就有了些把握。

培养出一批接班人,打造一个团队就是朱厚炜这些年的目标。有了一个完善的团队,这样也可以把他自己解放出来,毕竟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又能打几根钉?

朱厚炜让旗舰领航,不仅仅是要带路那么简单,理论说的再多,还不如实际操作一次。更主要的是通过言传身教,他要把这门领先于世界的技术传承下去,让大明赢在起跑线上。

这三艘船采用的是流水线的生产办法生产出来的,连各部位的材料都完全相同,所以性能基本一样,这也得益于登菜船厂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这个时代,这个星球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做到这点,那就是登莱地区才有标准化生产和完善的度量衡器具。

古人的承受力让后世人难以想象,短短的几个时辰后,大家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天气,没有人再害怕,就连那些年轻人也习惯了这样的颠簸。船长们也表现的很出色,三艘战舰质量很过硬,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它们航向相同、帆数相同,航速自然差不多,整个编队一直保持得很好。

下午的时候,每艘船的船长还有闲暇的功夫与自己的大副交流,年轻的军官们借着这个机会相互交流,好好观察一下整个舰队在这种海况下,船长应该如何利用风帆、如何保护桅杆、如何进行有效编队。整支舰队船员们的心情也逐渐放松起来。

晚上夜航是最考验人的时候,每条船上都挂起了夜航灯,每个半个时辰就要测定方位,以免偏航,轮班的人员真的非常辛苦,因此,每两个时辰就要换班。如果是阴天,那没办法,没有雷达和导航,就只能听天由命了,这也是这个年代航海最可怕的地方。

所有人都如同瞎子在海上奔跑,根本就不知道前方是什么状况,前方是否有岛屿或者暗礁,没有人知道,但是又不可能停下来,因为那样更危险,三四米高的海浪会把停下来的船打翻,即使你有平衡鳍。除了船上的灯光,附近都是黑压压的一片,根本看不到任何的参照物。

也许是老天开眼,这一路上他们都没有遇到这个季节最常见的飓风,甚至连大一点的风暴都没有,虽然一路上都是高海况,但是合理的设计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船底的平衡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