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先后从石油中开发出不少新的染料,这种染料染色后效果特别好,既非常的鲜艳,又不容易脱色。是其他地方根本无法比拟的。正因为以上原因,何鼎这才下了决心,准备在登莱地区大力发展棉纺业。
朱厚炜前天刚回来,还没来得及休整,听说今天棉纺厂开始试生产,顿时来了兴趣。作为穿越者,他可是知道,棉纺业可是一个大产业。在原时空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每年生产六亿匹棉布,是英国人外销棉布数量的六倍,虽然现在明代中期人口不如清末,但市场容量也是非常可观的。
同时,这是卫王府管理团队第一次单独制定的项目,如果成功,朱厚炜相信这个项目的推动力能带来登莱经济、技术、管理的转变。朱厚炜也希望通过集约化生产、技术创新来加速这一进程。技术创新就是使用新式机器,除了水力纺车外,还会有人力的纺车,以解决大量人口就业。
虽然登莱有柴油机,但是柴油的产量毕竟有限,目前还只能够以水利为主。相比起工业革命前的英国,纺织科技还不如中国十三世纪的水平,因为他们连多锭的概念都没有,直到1764年珍妮机发明才有多锭的纺织机械,而水力纺纱机更是要等到1769年,足足比中国的水力纺机晚了四百多年。可以说,登莱的和条件,要比后世的英国人好的多。
陪同参观的叶良辅介绍江南纺织产业的情况时说,江南纺纱基本上还是手工操作。这让朱厚炜有些疑惑,宋代就有用于麻纺织的水力纺车,但直到这时,叶良辅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江南有用于棉纺的水力纺机。此时江南等地也有水力纺车,不过仍是只用于织麻,却没有任何用于棉的水力机械。那些人都是傻子吗?这么好的机械不懂得利用,可真是怪事!
正因为如此,何鼎看到了商机,他特意在王府所属的工业研究室设立了这个项目,然后又从登莱职业学校机械系抽调了很多学生参加。奖金很高,研究室和机械系一群年轻人干劲十足,分成三个小组分别研究人力纺纱、水力纺纱和织布。
有了以前各个工厂、特别是羊毛纺织厂、以及科技班和职业校的积累,有专研精神的人很多,熟练工匠也不少,研究进展得很快,一个月就拿出了成品,试验后效果很好,现在已经正式投入生产。
看到出了棉纱线,叶良辅也满是笑容,他久做商社,对棉布的行情很清楚,一般来说,织布比纺纱快,很多时候是织机等纺机,水力降低了劳力的数量,转子数量是人力的十倍以上,那么登莱的价格会比江南低得多,唯一顾虑的,就是担心水源不足,所以这家厂子才建在了水库旁边。
叶良辅看着那些正在抽棉条的妇女织工,皱皱眉头,对朱厚炜说道“殿下,这个水力纺纱机倒是好,就是这个棉条,若是还是要人力来抽,实际也节约不了人,最多是省力一些。”
讲实话,朱厚炜对纺织业真是一窍不通,这些具体的细节还不太清楚,他转头看看负责水力织机的人,这人便是他今天才认识的张殊,这个小孩才十七八岁,跟朱厚炜差不多大,原来是北京人,一家人去年才来到登莱。
这小孩子非常聪明,读过私塾,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去年随着家人来到卫王城后,就进入登莱职业学校机械班,学习非常刻苦。加上他底子好,接受能力强,很快就显示出与众不同,学习不到一年,就成了机械班的佼佼者。
张殊在机械班已经做过多个机械项目,每次都表现很好,小小年纪被聘用兼职成了纺织工坊里面的技术主事,如今他还在登莱职校高级班学习。刚刚朱厚炜考核过他,发现这家伙对机械很有天赋,极有希望成为大师级人物,所以对他非常的看重。
看到这位王爷的目光看向自己,张殊倒不是很紧张。他恭敬中对两人道“殿下,叶大人,从棉条抽絮,便是棉纺有别于丝麻织物的最要紧的一项,俺们机械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