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在原来的时空,大报恩寺琉璃塔随《尼霍夫游记》在欧洲的出版,风靡全欧,直到十九世纪,它都是欧洲人心目中中国文化的象征,在描写东方的文学作品中,常常会有对它的赞美。
原时空的1841年,英国“纳米昔斯”号军舰到南京与清廷签订南京条约,英军水手下船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参观大报恩寺,当时的琉璃塔已经破旧,但仍然让这些“洋大人”惊叹不已。
这是这个时代人类艺术与工程营造的奇迹,带给朱厚炜的冲击甚至超过了他曾住过的紫禁城。他隐隐记得,历史上这个琉璃塔是毁于一六五六年的太平天国内讧,离现在还有一百五十年。
一百五十年后,韦昌辉怕石达开在塔上观察城内情况,便把琉璃塔炸了,实在可恶!朱厚炜依稀记得二零零八年时,在遗址发现了鎏金阿育王塔,里面供奉着佛祖舍利,是当年重大的考古发现。
逛了一圈下来,朱厚炜浑身酸痛,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仿佛就像得了一场重病。他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坐在一块干燥的岩石上,晒着太阳,静静的看着这座宝塔和那些虔诚参拜的人们。
这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让朱厚炜心里忽然有种沉甸甸的感觉。这些都是祖宗们留下来的瑰宝,后来都毁于战火,那些驾驶着战舰的殖民者来到华夏,烧杀抢掠,但是这片土地的痛苦是整整二百年。
朱厚炜心想,自己没有理由颓废。来到这个世界,总该做点什么。命运既然安排他来到这个时代,总该尽点心守护这里的文明,这样活着才有意义。不管他出生在哪里,始终流淌着华夏的血脉。这里毕竟是养育他的热土,他没有办法做到视而不见,让它沉沦下去。
朱厚炜上辈子就不是安于现状的人,即使穿越,也不能改变他的好胜个性,他也要掌控自己的命运。他其实和朱厚照没有什么区别,一样倔强,一样的自负。两个人同样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朱厚炜只会越挫越勇,绝不退缩,这条路走不通,那就换做另一条路。
阳光洒在他的身上,像是镀上了一层金箔。朱厚炜有些困意,慢慢的合上双眼,盘腿坐在岩石上。他的神情变得安详,内心变得宁静,他仿佛是入定的高僧静坐修道,渐渐地胸中洒洒。
他的思绪还在扩展朱厚照今天之所以翻脸,是不满的情绪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他却浑然不知,从来就没有察觉过。这说明朱厚照很善于伪装自己。一个皇位继承人,怎么可能没有一点手腕?自己被玩弄于鼓掌还不自知,自己实在太飘了!
鲁索曾说过“青年期是一个狂风暴雨的危险时期”,这的确很有道理。朱厚照正处于这种状态。青少年心理的明显特点是容易情绪化、情感强烈、两极分化。要么特别乖特别聪明,要么特别叛逆,特别不服天朝管,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迷迷糊糊中,朱厚炜想起了后世有这么个小故事有个孩子,大家都说他傻。同时给他一块钱和五毛钱,他永远拿五毛钱。有人不信,做了个实验,那孩子果然选择了五毛钱,众人哈哈大笑,孩子果然傻啊!此后经常有人拿钱戏耍那个很二的孩子。
有人就不理解了,通过观察发现这孩子智商并不低,完全能够分清楚一块和五毛,知道仨多俩少。于是就问他为何不拿一块钱呢?孩子说“假如我拿了一块钱,你认为那些大人以后还会玩这种给我五毛钱的游戏吗?”
闭上眼睛的朱厚炜露出一丝笑意朱厚照现在就是那个看似很傻的孩子,人们习惯管这样的孩子叫“二哥”。其实真正的傻子恰恰是自己,以为能操控一切。却被这小屁孩玩于鼓掌,真是糗大了。
另外,自己还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他被史书上的记录给坑了!有句话说的对尽信书不如无书!孔子他老人家编著《春秋》一书,记载鲁国历史,本是历史著作,但文辞或褒贬嘲讽或曲意回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