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能以天下为一家(5 / 7)

大明皇弟 老山活着 9182 字 2020-07-30

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同时也让下面的人领会一下他刚才所讲的东西。片刻后,朱厚炜继续往下说“接下来,我再讲讲孔夫子思想中的‘躬行`,北宋陆游曾经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深刻的反应了这个问题,有句话讲的好,尽信书不如无书,这说明什么?说明了身体力行的重要性。”

”一部《论语》,“行”字讲了七十二次。虽然《论语》中的“行”有多种用法,多种含义,但多数用法是相对于“学”的“行”和“言”的“行”,指行动、实干。对学与行的关系,孔子重视学习,但反对为学习而学习,主张学而致用,学了就做。对言与行的关系,孔老夫子鄙视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主张言行一致、少说多做。而我们现在有些人,却恰恰相反,他们说得多,做得少。是真正的嘴上的巨人,这里我要送给这些人一个外号,那就是嘴炮。“

“哈哈哈哈……”

此言一出,引起台下哄堂大笑。带笑声过后,朱厚炜继续往下阐述自己的观点”孔子认为考察一个人,不能“听其言而信其行”,而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他赞成“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宪问篇》记载“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我们从以上可以看出,孔子看问题、做事情,重视是怎样就怎样,反对主观臆断、固执己见。《论语·子罕篇》记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说到这里,朱厚炜放缓了语气,声音却变得更加肯定,他往下说道“本王认为读书是一种学习,使用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论语·为政篇》记载“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做人要老实,不要不懂装懂。什么是不装?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夫子的学生子路,那个人很爽直,孔夫子曾对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得就是不懂得,懂得一寸就讲懂得一寸,不讲多了。客观地看问题,即是孔老先生说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事情只求其‘是’,闲气都是浮云。”

说到这里,朱厚炜放缓了语气,说“关于“中庸”,《论语·雍也篇》“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所认为的大家长久缺乏的最高道德的“中庸”主要包含一是中,即用中。《论语·先进篇》记载“子曰‘过犹不及’”。二是和,即中和。《论语·学而篇》讲“礼之用,和为贵。”三是时,即时中。《论语·学而篇》记载“使民以时”。‘过犹不及’是重要思想方法之一。”

”本王是这样理解的,过与不及乃指一定事物在时间与空间中运动,当其发展到一定状态时,应从量的关系上找出与确定其一定的质,这就是‘中’或‘中庸’,或‘时中’。说这个事物已经不是这种状态而进到别种状态了,这就是别一种质,就是‘过’了。说这个事物还停止在原来状态并无发展,这是老的事物,是概念停滞,是守旧顽固,是‘不及’。”

”我认为这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我们很好地解释一番。你们在国子监学习,一个人自身也有统一与斗争,每个人都会犯错,自己犯了错误,不是要斗争吗?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也是说统一里有斗争。”

”本王为什么极力在大明推崇新学,就是反对有人将孔子思想教条化,反对将其精华和糟粕兼收并蓄、禁锢国人。对于那种以孔子思想为中心,把他视作偶像,不敢说出半个‘非’字”来的人,我是很鄙视的。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单就这独霸中国两千年,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本王也是不能不反对的。

时间到了今天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我们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很久了,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