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铁不成钢,儒生这样不争气,靠耍嘴皮子,还敢叫嚣以文御武,简直是不自量力。
相处了这么长的时间后,从内心讲,杨一清很佩服这帮年轻人,这帮科班出身的军官特别守纪律,还特别有朝气,工作效率很高,专业知识扎实。他们没有那些儒生的酸气,更难得的是他们非常的廉洁,自从他们顶替了那些文官后,接管了军费预算后,各军区的开支可以说是梳理得清清楚楚,根本不可能给任何人有克扣军资或贪污军饷的机会,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最新的复式记账法最大程度的堵住了漏洞。
大明的军队经过这些年的整顿后,一大批军中的蛀虫都上了军事法庭,去了他们该去的地方。军队风气肃然一新。可以说,如果有人问,朝廷哪个部门最廉洁?不用问,杨一清心里很清楚,那只会是兵部。这也是让杨一清不得不服气的地方。
胡思乱想中,杨一清穿戴整齐出了堂院,到了以前的轿房,现在所谓的车库。坐上了专门为他配置的四轮马车。专职的马夫熟练地一扬鞭子,车前四匹高大的挽马一个个运步如飞,向前一溜烟儿似的奔去了。
……
建极殿后的云台是一处三楹小殿,名曰紫光阁,与乾清宫仅隔着一道乾清门。平日里有什么要紧事,或出现了什么紧急情况,皇上便在这里接见大臣。
还不到三十岁的正德皇帝朱厚照越发的显得威严。此刻正肃然端坐在龙椅上。他双手撑着御案,蹙着两道浓眉,英俊的脸庞上仿佛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阴云,嘴唇也抿得紧紧的,此刻无人说话,屋子里面的气氛有些压抑。
他那双黑亮亮的大眼里射出灼灼逼人的精芒来,只是定定地投注在御案上一份绢帛制成的奏稿上,那正是从朝鲜呈上来李怿亲笔手书求援的奏折。而在他的对面,两侧的杌子上分别坐着内阁首辅李东阳、焦芳、靳贵和杨廷和等人。
再往下看,殿中铺满暗红色波斯地毯的地板上,却跪着一人,他一身官服和大明的官服有些差异,尤其是那帽子高高翘起,此人正是朝鲜使臣金湜。
“李伴伴,怎么回事?主官兵部的尚书杨一清怎么还没到?”朱厚照沉沉地说道。
“皇上,请稍候片刻,老奴已经派人去传旨了,他应该已经在赶往宫中的路上,”躬身站在紫光阁门口处的秉笔太监李荣急忙向里边恭声应道,然后又补充道,“要不然,老奴这就再派人再去催一催……”
话音未落,阁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匆匆走近,只见杨一清的身影一闪而入,进得大殿,见到正德皇帝已经在御座上,他赶紧抢上几步拜倒在地,顾不得擦去满额的汗珠,喘息着奏道“臣……臣接诏来迟,请陛下恕罪。”
“爱卿免礼,赐坐!”
正德皇帝微微点点头说道。又挥了挥左手,让旁边的小太监替杨一清搬来了杌子。
等杨一清坐定,朱厚照一语不发,用左手手指隔空点了一点御案上那份朝鲜国王李怿的奏章。侍立一旁的李荣会意,趋步上前将它拿去交给杨一清。
杨一清细细看罢,大吃一惊,愕然看了一眼堂下跪着的朝鲜使臣金湜,问道“金提学,这份奏折上面说的是真的吗?真有五万多倭寇进犯朝鲜吗?据本官所知,日本国内现在是军阀混战,怎么可能有这么多兵力攻打朝鲜。”
金湜此刻抬起头来,先看了一眼正德皇帝,朱厚照微微点点头。金湜便说道“杨大人,这么大的军国大事,外臣其敢欺骗母国,这份奏折是我家大王亲笔手书,外臣敢保证,上面每一句话都句句属实。
根据倭人俘虏的招供,日本那个所谓的倭皇,五月份在京都奈良出面主持了一次有二十多个日本大名参加的歃血盟誓,倭皇号召日本各大名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在拿下鄙国之前,任何人敢挑起内战,天下共击之。
臣月初出发之前,五万倭寇已经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