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乃是世间名医,如今已经过了古稀之年了。但有人说,他的年纪不止古稀之年,甚至可能有一百岁了。但是这件事已经无从考证了,有人问他,他只说自己是西魏大统年间生人,以此为据,他的年纪介于七十到八十之间,所以,他年过古稀,是世人普遍接受的说法。
人过七十古来稀。
只此一句话,便可以知道,在古时活到七十岁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在唐代的社会环境,人过三十五,便可以自称‘老夫’,活过五十已可称为长寿,活过七十之人,凤毛麟角,被世人视为祥瑞。
就凭活到七十岁这件事,民间百姓就已经把他敬若神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在这样一个得了感冒都能死掉的时代,若无高明医术,善于养生,怎么可能活到七十岁?
但其实世人不知,孙思邈的医术,并非天资聪颖,而是‘久病成医’,他早年体弱多病,父母为了挽救他的性命,几乎散尽家财,他也深深知道一个人得病的苦楚,因此,很小的时候,孙思邈便立志从医。
孙思邈少年好读,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西魏大臣独孤信对他十分看重,称其为“圣童”。独孤信,便是独孤修德的祖辈,他的女儿,就是隋文帝的独孤皇后。
孙思邈与独孤家交情很深。
多年以来,孙思邈一直云游四方行医。隋末大乱时,他隐居太白山,著医书《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在这个敝履自珍的时代,孙思邈是少有的开明之人,他的医书价值千金,但他从不吝啬。只要是真心学医,有缘与他相见,他便会把医书拿出来,供人誊抄,也不要师徒名分。他的心意,便是想让他的医术流传于世,可以解救更多的病患。
但是誊抄这种办法,毕竟还是非常慢,达不到他想要的效果,因此他一直在寻找更快捷的方法,让他的医书流传开来,造福更多百姓。
这次来长安,孙思邈是收到了独孤修德的信。而独孤修德请他来,是因为李世民的要求。长孙皇后自从生了李承乾之后,就患有一种奇怪的脑疾,每年入冬之后,便会时不时作,重时头疼欲裂,彻夜不得安宁。找孙思邈,便是为了诊治这个病。
事实上,这不是李世民第一次下旨召孙思邈了。只是他此前一直在太白山著书,无人知道他的下落,甚至独孤家也与他失去了联络,联系不上,民间相传他已经死了。这次能找到他,还是因为有一个誊抄了他的医书的人,拿来献于太医院,才知晓了孙思邈还在人世,这些年只不过是去著书隐居了。
李世民知道独孤家与孙思邈的交情,便下旨,同时让独孤修德写了一封信,恳求孙思邈能来长安一遭。同时,通过献书之人,李世民得知孙思邈想让医书流传于世的想法,让独孤修德在信中写上了李牧明了印刷术的事情。就算孙思邈是世外高人,看不上皇权富贵,他为了传播自己的医书,也会来到长安。
果不其然,孙思邈来了。他是在洛阳收到的信和圣旨,从洛阳沿路来长安,这一路,就走了快半个月。
没有办法,世人皆知孙思邈的大名,走到一处。刚刚落脚,便有本地士族乡绅来求药看病。孙思邈医者仁心,面对这些求药之人,从来都不忍拒绝。到了一地,就要耽误一两天。比预计的时间,整整耽误了一半。
孙思邈是前天下午到的,刚到就被请进了宫中,为长孙皇后诊治。昨日刚配了药送去宫中,就被各路的勋贵堵住了门。他在西市边租赁的房子,因此李知恩采买的时候,才会听说孙思邈来了。
这还是因为李牧钱,吸引开了不少注意力。否则来找他看病的人还要更多,但即便这样,他租赁的宅院周围,也被马车堵满了。多数都是勋贵,在自己的命和几十贯钱之间,勋贵肯定是更看重自己的命一点,孙思邈见不见尾,这次错过了,也许这辈子都碰不到了,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