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降!(1 / 2)

那贺锦一副滚刀肉的模样,倒是让官兵麻了爪。柴时华见状,连忙喝退了众人,这才把贺锦迎到跟前道“都是些只知道打打杀杀的莽夫,还请壮士不要和他们一般见识。”

“既然将军诚意已到,柴某也不妨说些真心话。我本西宁人也,家父柴国柱亦曾勇冠三军,哥哥柴时秀亦为国捐躯疆场,可谓满门忠烈。唯今柴某不肖,辱及父兄,可谓不孝之至矣!”

好嘛,这是自抬身价讲条件了。贺锦心中明白,便笑道“义军虽以兵事起家,却并不强求。素来合则来,不合则去。”

“忠臣义士如王承恩者,舜王亦颇为敬仰;识时务如曹文诏者,舜王亦尽其用。夫天下英雄,莫不入舜王毂中矣。”

“柴总兵若肯归顺舜王,立下大功,舜王亦不吝赏功;柴总兵若不听号令,违反军法,舜王亦铁面无私,依例处置,允执厥中,不偏不倚。”

所谓“允执厥中”,语出《尚书·大禹谟》,指言行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

这对君主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了。方孝儒在《夷齐》中就曾说圣人之道,中而已矣,尧、舜、禹三圣人为万世法,一“允执厥中”也。

也就是说这个时代的人认为,上古三圣尧舜禹的“圣人之道”,也不过是坚持“允执厥中”罢了。

明代总兵官大多数出身军籍,有世袭衔,有了良好的家世。所以他们除了兵法武艺以外,大多数也颇有些文化。

像张顺麾下张道浚,本来就读书准备走科举路线,只是因为父亲战死辽东,朝廷恩荫了世袭,才走武职路线。

那柴时华虽然无张道浚的学识,但是由于父亲柴国柱亦为总兵官,至少四书五经亦曾通读过。

允执厥中是什么意思,他当然也是明白人。

闻言,他不由笑道“舜王麾下能有如此壮士,吾自度亦是一时之雄耳。若是比肩上古圣人,无奈太过乎?”

其实贺锦对柴时华“食君之禄,却不能忠君之事”的行为颇为鄙视,奈何为了舜王大业,亦为了一身富贵,不得不虚与委蛇。

如今见此人颇为不信,心中虽然有几分恼怒,还是认真的思索了一下,应道“贺某虽然称不上见多识广,亦经历颇丰。义军之中,‘横天一字王’王嘉胤,‘紫金梁’王自用,‘闯王’高迎祥,‘闯将’李鸿基,‘活曹操’罗汝才等,并称豪杰。然观其成败,视其大略,皆不如舜王远甚。其余枭雄,吾不曾见之,不敢妄做评论!”

那柴时华闻言吃了一惊,不意一介贼寇,亦有如此本事。

他原本想问问那舜王比五省总督洪成畴如何,不过转念一想,洪成畴被人打成这样,亦有何面目与之同列哉?

那柴时华因为疑心洪成畴,迫不得已就有了投靠义军之心。原本他还有几分踟躇,如今听了贺锦的话,不由坚定了信心。

这柴时华虽然不若陕西总兵官左光先、临洮总兵官王承恩,亦颇有见识。

他见贺锦单刀赴会,面众官兵而色不改,临刀枪铳矢而不惧,颇有敬佩之心。如今贺锦又如此称赞舜王,顿生向往之心。

只是柴氏亦是西宁大户,多少也要考虑些后路。

依照柴时华的心思,如果五省总督洪成畴和陕西总兵官左光先让自己背锅,那么柴氏虽不会被抄家灭族,亦不远矣。与其如此,何不降贼以自保,柴氏也可有复兴之机。

如今既然“贼人”有如此志向,那他想要的变更多了。他不由连忙问道“此战若胜,舜王国能趁机入关,以据陕西乎?”

柴时华的心思很明白,如果舜王大破洪承畴,趁机夺取陕西,那么地处西宁的柴氏家族自当无碍。

贺锦闻言皱了皱眉头,虽然有心骗他,不过依旧实话实话道“此事非我能知也,只是依我之见,若是洪承畴兵败身死,陕西空虚,岂不正是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