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擒虎标营及张一川麾下各有骑兵一千的加强营,足以应对面临各方的威胁。
而与萧擒虎搭配的文官、军师,思来想去,张顺只好忍痛把牛金星留下。
牛金星颇有才干,又熟读孙吴兵法,张顺一直想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做事。
奈何一来义军之中人才奇缺,人手不足;二来张顺身边的张慎言、吕维祺本就是大明重臣,颇有历练,精于实务。
自己若不能狠下心历练牛金星一番,终究难抵这两人老练沉稳。
更何况汝宁郭三海、刘洪起、沈万登诸人还需要牛金星进行联络,也不得不留下此人。
计议已定,张顺便喊来牛金星把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然后说道“先生大才,本王恨不能早晚聆听教诲左右。”
“然而猛将必擢于伍卒,执宰必起于州县。我不想因此耽误先生的前途,以致于抱憾终身。”
“还请先生助我义兄一臂之力,待南方已定,先生再入中枢不迟!”
牛金星一听,张顺这话泄露了太多信息了,哪里会有不快之处?
原本明朝中枢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原则。
和后世进入中枢必须具备基层和地方工作经验不同,大明的阁老们反倒不能有地方工作经验。
这也导致大明中央政策的制定往往充满了书生气和一厢情愿的问题。
限于对相关制度不了解的问题,张顺的思维还停留在后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实践就没有深刻认知的标准之下。
所以他提拔人才的标准就很简单,无论文武官员,历练一段时间以后就提拔起来试用。
如果表现良好,有机会便继续提拔;如果表现不佳,或继续历练,或罢黜降职使用便是。
他从来不信任什么“生而知之”者,没见过就是没见过,没经历过就是没经历过,任你有天大的本事,也得一步一步来。
牛金星见张顺连提拔中枢重臣的标准都向自己泄露了,不由感激涕零、神情激动。
他连忙对张顺三叩九拜,感谢张顺培养、提拔之恩,只把张顺也吓了一跳,心道这厮搞什么名堂?
等到诸事安排妥当,张顺这才备下酒水,请萧擒虎入座道“老弟明日便要返回洛阳了,不能陪义兄左右。”
“分别之后,别的话就不多说了。一要处理好分地之事,万万不可让胥吏猾徒坏了大事;二要谨守门户,尽量不要随意浪战,以免有关圣帝君之失。”
“若有什么物件书信带与嫂嫂,吾亦可代劳一番……”
张顺正说的起劲儿,萧擒虎连忙一伸手,拒绝道“打住,打住!若真想为我好,还是离你嫂嫂远一点为好!”
“这是为何?”张顺不由愕然。
“最近贤弟取得有夫之妇有点多,吾心不安!”萧擒虎一脸嫌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