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了秦人的战场之中,脱身不得。
现在摆在郑虔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要么下去救援,要么据守不出。
他想了想,最终还是放弃了救援,秦人分明是早有准备,他若是现在出兵,就只能连野王都丢了。
诈败的蒙骜,又转过身来,捡起插入地中的大戟,一路冲杀韩军阵中,区区五百韩兵,如何能抵挡住秦国虎狼,他们很快就被淹没了。
一会儿的工夫间,全部被诛杀,没有留下一个活口。
蒙骜又驾车到了令狐哀跟前,只见此时的令狐哀,一箭正中他的门面,从脸颊而入,看起来是出气多,进气少,活不成了。
堂堂韩国勇士,新郑恶来,就这样没了!
蒙骜举起大戟,朝着令狐哀的脑袋砸了下去,砸了个稀巴烂,砸了个脑浆四溅,口中喃喃说着“我这样做,是为了减轻你的痛苦!”
秦军大胜,他又令人割下令狐哀可怜的头颅,送给了城中郑虔,言明了投降不杀,郑虔这人,虽是韩国士子,但其一族,在韩国并不显贵,其人又有大志向,还是有投降的可能。
做完这些后,蒙骜又点起大军,尽皆列于野王城外,还有投石车、冲车、楼车,俱是准备妥当,做出一副准备攻城的态势。
此刻,夜深。
秦军人人高举火把,城上韩人见之,满山荒野,全是火光,他们无不胆寒。
面对秦人的进攻,野王的韩军早就不够用了,守城之人,多是野王韩人,他们见主将一死,秦人又俨然一副大举进攻的态势,更是挫败了他们守城的信心。
野王将军,本该是张平,现在张平出走,副将令狐哀又死于秦人之手,仅凭一个长史郑虔,是震不住这些人的。
城内的将军们,开始乱成了几部,他们各成一体,有些说投降,有些说坚守,还有些说冲出去,去往径城,反正就是各有说辞,相互之间,相持不下。
那长史郑虔,见大势已去,凭城中的守军,万万不是秦军的对手,城墙之上,韩人无不有惧战之心,他的心,已经偏向了投降。
这些年来,秦人以三阳制敌长廊,切入韩国腹地,其后再以秦国之教化,秦国之吏治,秦国之四言,来向野王、阳翟这些地方渗透,用秦王的话说,就是大军未动,先取民心,这民心有了,胜利也就容易得多了。
野王可不比阳翟,张平镇守野王,才不过是这半年的事,而申康在阳翟,是经年累月的积累,这就导致,阳翟的韩人,有同仇敌忾之心,而野王的韩人,心早就向着秦人去了,秦王治下,均以郡县,郡县治下,均为子民,对于下层黔首来说,做个秦人,有地耕种,也并无什么不好,对于士子来说,秦国的教化,不正是他们的向往吗?
人心涣散,城破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到了夜半,秦军列阵,已有一个时辰,蒙骜大军,还是未撤。
野王能否投降,已经到关键时刻了,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蒙骜现在所做,就是以不战而大胜。
知其必败,何须要战,他列阵,就是给韩人这种想法。
演武宫中,大王有斩首一说,所谓斩首者,乃是破坏敌军中枢,破坏其指挥系统和建制,一支没有建制的军队,只会成鸟兽群散,他估摸着,韩军也快了。
他对此,也很有信心。
就在蒙骜左思右想之际,城门打开了,一列全身缟素,白旗白巾之人,从城中出来。
按照古礼,此为投降也。
前面领路之人,正是张平长史郑虔。
当即,蒙骜率领一万秦军,入住城中,下令所行之处,必不犯庶民。
等到第二日,野王韩人起来,城墙上已经换上了秦国大纛。
至于安营于城外的秦军,休整一日后,奔赴径城,自此之后,野王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