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建宁遭冤死 高适讨永王(下)(4 / 5)

大军沿江东去,让所有人不得不猜想他有效仿东晋割据江南的意图。

果然,在遇到沿路地方官员的质问之后,李璘便悍然发兵攻击了吴郡、广平、当涂等地,引起大唐的江淮大后方的巨大震动。

天子李亨大惊,忙任命谏议大夫高适为淮南节度使,让他与江东节度使韦陟、淮南西道节度使来瑱等一起剿灭永王的叛乱。

在东北、西北两大军区积累了多年军旅经验的高适果然不负圣望,他与来瑱、韦陟在安陆召开了誓师大会,催动数万大军水陆并进——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将叛乱平息!李璘与他的儿子李瑒也都死于乱军之中。

那些曾经跟随在李璘身边的官员也都被杀的杀,贬的贬,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李太白——他本想跟随永王平叛,怎想到反而稀里糊涂成了“叛军”的一份子?所幸人家也只是想利用他的名望笼络人心而已,故此也不曾给他什么重用。

后来,多亏了元帅郭子仪在天子李亨面前求情,愿意拿自己的爵位替李白赎罪,这才救了“谪仙人”一命,只将正在长流夜郎路上的李白特赦罢了,这是后话,暂按下不表。

李璘的生母早亡,从小是由兄长李亨带大,李亨也对这个小弟弟如亲生儿子般看待,在他身上倾注了不少心血。

如今,兄弟两人却在权力魔杖的操纵下反目成仇,最终不得不在战场上兵戎相见,这无疑又给李亨早已伤痕累累的心头又狠狠补上了一刀。

从那以后,李泌明显感觉到天子李亨对太上皇李隆基采取了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父子之间那一堵本已开始融化的冰墙陡然变得更加坚硬、寒冷了起来……就在不久前,李亨还突然降旨,将据说与太上皇走得很近的大将李承光斩首,理由是“问责潼关之败”——可谁都看得清楚,随哥舒翰在潼关大败的还有很多将领官吏,比如王思礼、高适等人……却都不仅没有被问责,还都得到了抚慰和升赏……

更可怕的是,李亨变得更加多疑和敏感,甚至将疑惑的目光投向了自己两个亲生儿子——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

李泌曾坦诚地将自己的意见分别告知了建宁和广平二人,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的许多龃龉都是因为当事人遮遮掩掩,彼此猜忌造成的,故此,他更喜欢把话说在明面上,这反倒会让看似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果然,广平和建宁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都表示赞同他的理智和客观。

二人还都各自向天子李亨表达了愿意将个人得失放在一边,先一心一意平定叛乱,一切等“克复两京,迎太上皇还宫”以后再说。

李亨听了他们的表态后只是满意地点了点头,便从此再未提起。

没有人知道,是不是就在那时他心中那颗黑暗的种子就萌发了可怖的毒芽,又长成了枝丫扭曲的毒苗?

而没有如愿登上皇后宝座的张良娣一定是满心愤懑的,但这个女人在表面上丝毫没动声色,她知道什么时候该表现,什么时候该隐忍,什么人惹不起,什么人可以除掉。她已经隐忍了这么久,真正的面纱却几乎从来没有摘掉过。如今她也有了皇子,她需要为自己的儿子做一番打算。为此付出任何代价,牺牲掉任何人,她都在所不惜!

李泌知道,要不是自己曾因为一件事意外认识到了这条“美女蛇”的真面目,恐怕仍会坚信张良娣是一位识大体、顾大局,如当年的长孙皇后般贤惠的女人

张良娣诞下皇孙后,太上皇李隆基特意让人从成都送来一个“七宝鞍”赐给她。那是一副镶嵌着黄金和七种珍贵宝石的精致马鞍,是太上皇从长安宫中带出来的为数不多的宝物之一。如今李隆基千里迢迢派人将它赐给了张良娣,既是为褒奖她在北上途中对儿子照顾有加,也是为表彰她诞下皇孙的功劳。

那日李泌来觐见李亨,正巧看到了这副宝鞍,问明原委后,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