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直勾勾盯着严成锦“内阁和翰苑藏书,许多是重要典籍,岂能轻易交给书商,不要胡闹。”
明朝文化繁荣鼎盛,得益于百姓的识字率。
“此举……与程敏政有何关系?”弘治皇帝又问。
“以程敏政之名而建。”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等人一听便懂了。
“臣此举不仅是为了程敏政,也是为了天下书生。
明年是乡试之年,寒门书生囊中羞涩,能买的书籍少之又少,若能在两京十三省建立藏书馆,供天下书生定会为朝廷输纳更多栋梁之才。”
严成锦深知,弘治皇帝关心靡费,其二便是人才。
“陛下,宫中藏书太多,若是搬运丢失,臣以为不可。”刘健道。
内阁大学士刘健和礼部尚书傅翰反对,若是没人支持,这事儿就凉了。
严成锦偷偷看向李东阳,小声道“老师,三缺一。”
李东阳没好气瞥了这小子一眼,三缺一啥意思?但也知道这小子向他求助。
“陛下,贡生入国子监读书,不仅吃住不收银子,读书还能享受朝廷的俸薪,每月五两银子,相比之下,未入国子监的秀才,连书也买不起,若陛下能在两京十三省新修藏书馆……”
父辈是军籍,李东阳从小生活贫苦,读书是一件极难的事情。
对此深有体会。
弘治皇帝仔细想了想“既然是为天下书生请命,朕恩准了,但宫中重要典籍不可外流,且这些典籍让翰林抄一副本出去,不可将原书带出宫。”
这要抄到啥时候?怕到明年建立不起来。
平白无故丢个锅给翰林,那群牲畜还不弹死他……
严成锦道“陛下,藏书太多,不如让司礼监刻板承印?”
明朝的出版社,大致有三个部分,第一个便是司礼监掌管的经厂,规模极为庞大。
第二个是藩王府,藩王大多都有自己印刷工场,用料十分精致,藏书也多。
第三个是书坊,也就是老王书坊那样的民间印刷。
第四个是私人刻书,类似于藩王印刷,出于藏书爱好,嗯,没错,明朝已经有为爱发电的出版方式了。
“如此一来,又要靡费了!陛下不可轻易答应啊。”礼部尚书傅翰道。
严成锦微微低下头。
傅翰是明中期稍微有点名气的大臣,有些史料推断,程敏政舞弊一案的幕后推手正是他。
傅翰为礼部右侍郎,程敏政为礼部左侍郎,两人是礼部尚书的人选,史料推断华昶揭发程敏政,正是受了傅翰的指使。
事实上,他也当上了礼部尚书。
“傅翰与屠滽是好基友,屠滽因我揭举年间大计走了,傅翰在良乡的田地也因我弹劾没了,所以结论就是,傅翰想谋害本官!”严成锦在心中推演。
大殿中安静下来。
严成锦道“既是在良乡新建,这靡费由良乡出就是。”
说起良乡,弘治皇帝又想到了流民,便问“良乡如何了?”
“良乡依旧清贫。”
这小子总说良乡清贫,可又总有银子,弘治皇帝有些怀疑,颔首点头“司礼监刻板印发吧。”
“谢陛下恩典!”
这应该是大明第一座公立图书馆了吧?
两京十三省,修建一座这样的图书馆,不知会改变多少人的命运。
五百年后,后人再提起程敏政时,再不会只说科举舞弊案。
……
良乡,
程敏政还不知京城的事,严成锦跟他断了联系,许久没派人来了。
他又收了三个门生。
草棚成了学堂,流民给他做了一张书案,白日在此教一教千字文,到了傍晚就去说书。
在良乡极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