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为成熟的交通体系。
然而相比于条条大路通咸阳的大昭,楚国的交通网只能说是蛮荒。
受困于楚国境内的沼泽、湖泊,还有连绵不绝的山脉,以及习惯于宗族各自封闭的民风,楚国一直都不具备建设国家层面公共道路的基础。
随着越来越深入楚境,昭军的补给线也被拉得越来越长,已经近乎于崩断的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强行逼近雄关之下,那可不就是要冒着全军断粮的风险。
所以虽然在扶苏看来或许两位将军对于目前的危局稍有夸大,但总体而言,这个激进的战略的确是有着巨大危险的。
再者说,如果非要这么干也不是不行,甚至如果全力以赴,昭国完全有能力攻破寿春。
然而问题是,代价太大,而且这不符合存楚的战略意图。
利诱不吃,威逼又风险太大,面对熊横如同耍赖一般的小手段,英才济济的昭国朝堂难道还真的束手无策了?
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早在小朝会定策的当日,就早有人提出了一个稍显下乘的方法。
拟伪诏。
然而这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却被否了。
看来始皇不太喜欢这个下乘的方法。
在扶苏看来,这当然并非是因为始皇有着超出常人的荣誉感。
政治外交,哪里来得多余的荣誉可言。
只能是因为此举虽然简单,但后患太多。
而且大昭能够想得出的方法,熊横那里肯定也早有打算,贸然如此行事,说不得又会落入到令一个圈套中。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和谈在还未正式开始之际,便陷入了僵局。
这给扶苏接下来要面对的局势提了一个不太令人愉快的醒。
谁也没有料想到,这个僵局是被一个女人打破的。
被一个从楚国跋涉数千里来到大昭寻求政治庇护的女人。
郑袖。
当扶苏亲眼看到这封由楚王熊槐亲笔手书,又经由郑袖交托给华阳夫人之手,最终呈送到始皇帝面前的遗诏时,除了与他人一般的震惊之外,心中却也不无钦佩。
这封遗诏用词简陋,显然熊槐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笔墨浪费。
整封诏书的正文内容只有短短八个字。
“废屈氏,立郑袖为后。”
熊槐写这封遗诏的用意如何,或许已经成了个谜。
有人相信这是因为熊槐直到死都念念不忘郑袖的妩媚,到了最后关头还是被郑袖所迷惑,不惜出卖整个楚国,也要让心爱的女子离开咸阳,回寿春做她念想了一辈子的王后,如今的太后。
但包括扶苏在内的一小部分人还是愿意相信,这是熊槐仅凭借从华阳夫人所带给他的破碎信息中独立推算出接下来两国的局势,最后做出了这样一个能够最大限度保留楚国有生力量,以图日后东山再起的举动。
这就是扶苏之所以会感到钦佩的原因。
以扶苏能够处在前线,毫无迟滞、疏漏的消息获取能力,也要在身边多位谋士的梳理帮助下,才得以能够清楚昭国想要留存楚国,以牵扯山东列国的意思。
而被深锁宫中的熊槐,却仅凭着大战之后的三言两语,竟然对昭王的意图便猜了个大概。
你的敌人,永远是最了解你的人。
这句话在熊槐与始皇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非但如此,熊槐甚至极有可能因为了解自己的儿子,猜测到了熊横可能采取的反对手段,提前给郑袖留了一封不但可以用来帮助她逃离藩篱,还能一举打破僵局的遗诏。
当然,这其中有没有报复屈氏,以及屈原的意思?
很可能是有的。
钦佩之余,扶苏还是有些遗憾。
鸟之将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