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官场斗争果然来了(1 / 4)

诸葛珪写临终遗表时的神思清醒状态,显然是回光返照的特征。

所以等心事已了、智谋枯竭之后,瞬间去世也并不奇怪。

诸葛兄弟姐妹都是有所心理准备的,见状大哭举哀。

诸葛瑾年纪最大,知道不能光哭,旁边还有客人呢,所以哭了一会儿之后强忍悲痛跟刘备商量“将军,瑾知将军迫于朝廷法度,在乌苏死后将不得不率军撤出青州。

不过,地方毕竟未宁、此战溃军尚且四窜,能否请将军将大军借口安民迁延半月再走?若能如此,却是公私两便,瑾也能尽快料理家父后事。”

说到底,还是大汉朝的孝道礼法太坑爹了。

诸葛兄弟死了父亲,就算再事急从权,但现在毕竟不是叛军直接围城的状态,要想不落人话柄,停灵七天、做完头七再起灵那是必须的。

想想看人家顶级大户富贵人家,都是做七七四十九天到断七的,只做头七已经是简陋到不能再简陋了。

七天之后,还要扶棺南归,去老家琅琅琊阳都县安葬。

也幸亏琅琊郡跟泰山郡算是接壤的邻郡,而且阳都县已经是琅琊郡最北面的边境县份,所以此行路程还不算远。

阳都县位于沂水中游,临沂以上、蒙阴以下,典型的沂蒙山区河谷县城。从奉高过去,要经过平阳、蒙阴、费县三县。以马车扶棺缓缓而行,走三天还是要的。再算上葬礼,前后半个月时间。

刘备闻言点点头“收拢贼军溃兵、安抚百姓,本就需要时日,半个月还是可以拖延的,贤侄尽管料理去吧。”

反正辽东郡来青州本来就是来“就食”的,为了节约点辽东那边的粮食。

帮青州同胞击溃了那么多黄巾军,在这儿多吃半个月饭怎么了?不应该心悦诚服、箪食壶浆喜迎王师的吗?

诸葛瑾一边料理父亲的后事。第二天一早,又派了郡中的可靠信使,送诸葛珪的遗表去雒阳。

因为要通过敌占区,刘备特地派了太史慈再客串一把送信的保镖——倒不是因为太史慈武艺多好,而是他如今军职低微,做这种小事还合适。

而且太史慈之前就是因为帮东莱太守跟青州刺史打递表的口水官司才惹事逃亡的,所以干这事儿他业务最熟练、道路也最熟悉。

“府君放心,我定然将诸葛郡丞的遗表安全送到。”太史慈非常有信心地打包票,随身带了足足三壶弓箭,而后拱手策马离去。

除了派太史慈带诸葛珪的表之外,刘备自己当然还要另外上表。

只不过按照官场逻辑,他的表没法直接呈递到雒阳,因为那样就变成越级上奏了——当初起兵来青州,就不是皇帝或者大将军指派的,而是幽州牧刘虞指派的。现在打了胜仗、没有继续越境作战的借口,当然也只能先对刘虞汇报,刘虞再向皇帝和大将军汇报。

这个顺序绝对不能错,哪怕泰山郡与蓟县的距离,比到雒阳的距离还远一些。宁可多走回头路慢一点,也不能留下把柄。

这份奏文,当然是李素帮刘备写,然后交给刚刚率领后军赶到的赵云亲自送回蓟县——赵云等于是刚从辽东到青州落脚,又要回幽州一趟。但有什么办法呢。

朝廷规则下办事的繁冗,可见一斑。

上奏的工作完成之后,刘备就留在泰山郡附近,搞些人才搜罗、战俘整编、人口迁移的工作。

七天之后,刘备整编了数千战俘,也把大约一两万泰山这边战败逃散的人口,逐步往北海、东莱迁移。

很显然,到了这一步,刘备已经彻底想明白了——他帮朝廷打回来泰山郡,但泰山郡绝对不可能属于他,所以留在泰山郡的好处要尽量移走。

甚至按照李素对他的劝说,刘备相信北海郡也要重新还给朝廷的,在山东半岛上能留下一个山区为主、跟内陆缺乏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