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鲁肃说得并不是很确切,公孙康并非什么大智大勇之人。
但公孙康的父亲公孙度,却绝对不是等闲之辈!
能将辽东各族胡人及高句丽人全部打败,并一直压得死死的不敢有丝毫反抗的人,能是什么简单角色么?
公孙度字升济,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年少随父迁居玄菟郡。初为玄菟小吏,建宁二年(169年),升尚书郎、冀州刺史,后被免官。初平元年(190年),经同乡徐荣推荐,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
公孙度到任后,厉行严刑峻法,打击豪强势力,使令行政通,羽翼渐丰。不久,中原地区董卓乱起,各地军阀无暇东顾。公孙度趁机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
随后,公孙度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开疆扩土;又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威行海外,俨然以辽东王自居。
其势力之大,令历任幽州牧刘虞、公孙瓒、袁绍、袁熙都不敢对其有丝毫冒犯。
即便王嵩得幽州,也没有轻易去动公孙度。
当然,公孙度也明智得很,在幽州归属王嵩期间,公孙度从不对幽州有任何冒犯,彼此相安无事。
但公孙度死后,其子公孙康的想法就不一样了。
公孙康年轻气盛,野心勃勃,意欲取幽州而争天下。正因如此,公孙康才在许攸的蛊惑之下,出兵幽州。
经过公孙度几十年的潜心经营,辽东家底丰厚,兵精粮足,此次公孙康带来的十万精兵,战力不俗。势如破竹一般,短短十几天便攻取了右北平全郡,随后又挥兵渔阳郡,打得鲁肃据守的渔阳郡岌岌可危,破城只在朝夕之间。
此刻,公孙康正在与手下大将们一边饮酒一边议事。
“以各位将军看来,鲁肃还能坚持多久?”公孙康随口问道。
手下大将阳仪道“渔阳守军疲态尽显,若不是有几员猛将,早就被攻破了。依我看,鲁肃最多也坚持不了两天了。”
素有辽东智将之称的柳毅,则对公孙康道“此次有曹操数十万大军拖着王嵩,正是主公取幽州的大好时机。幽州兵的主力,几乎尽在冀州战场,待取了渔阳,杀了鲁肃,取幽州易如反掌尔!”
公孙康沉思了一下道“我欲向南而争天下,须得更多良才相辅,这鲁肃可是不多得的良才啊,其手下几员大将,也都是猛将,我甚爱之,欲纳为己用,不知各位可有办法将其劝降?”
柳毅道“明天攻城之前,主公不妨试试劝降,若是不成,再攻城不迟。”
……
第二天一早,公孙康再次拉出军队,在渔阳城外立阵,然后令柳毅和阳仪相陪上前喊话。
公孙康三人来到城下一箭之地。柳毅对城上大喊道“鲁刺史可在城头,我主公有话要跟鲁刺史说!”
鲁肃此时正在城头,听到柳毅喊话,便开口回道“城下何人?找本刺艾有何话要说?”
柳毅道“在下柳毅,我主辽东侯在此,有话要对鲁刺史说。”
鲁肃道“辽东侯有何话,不妨直说。”
公孙康道“此次本候率十万之众,围攻渔阳弹丸之地。如今渔阳城破在即,本侯爱惜刺史之良才,不忍相害。若肯归附,必予重用!”
鲁肃闻言,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假装犹豫不决地说道“多谢辽东侯抬爱,本将身负唐王知遇之恩,不忍相弃也。”
公孙康一听觉得有戏,因为鲁肃并没有说什么“只有战死鲁肃,没有投降的子敬”之类的话,而是说因知遇之恩不忍心背叛王嵩。
在公孙康听来,所谓的“知遇之恩,不忍相弃”,不过是死要面子的借口而已。
于是公孙康心中暗喜,看了一眼柳毅,柳毅会意,对鲁肃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