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嫌疑(2 / 2)

穿越成皇储 回龙峰 2346 字 2020-10-31

已经很明显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第一次反犹主义高潮时期,犹大人是“美国经济的攫取者”、“破坏美国血统的种族上的贱民”、“国家的颠覆性的因素”等观念甚嚣尘上,犹大人因而在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遭到强烈的攻击。

在日常生活的层面上,同过去那些招工告示曾写明专要“新教徒”以排斥爱尔兰人一样,此时则写明只要“基督徒”;在医学界也出现了对犹大医生(特别是牙医和精神病医生)规定限额的要求;房地产主制定公约:“希伯来的后裔免开尊口”;在美国约半数的州里,根据基督教传统的“礼拜日法律”将“礼拜日不得营业”的规定强加在犹大店主身上;度假旅馆拒绝犹大人入住的问题依然很严重……

在1915—1932年间,美国建立的反犹组织有5个,1933年就建立起了9个反犹组织,1934—1939年的5年间,反犹组织竟发展到了105个,这还不包括西部和中西部较小城市的排犹组织。有不少反犹组织,其成员印刷并发放反犹大人的文学作品、报纸,某些反犹主义的报纸印刷精美、价格不菲,一看就知道背后有富裕的赞助商。

有些激进的反犹组织向犹大会堂扫射,针对犹大人的纵火与爆炸并不鲜见,墙壁上有反犹大的涂鸦,在全美各地的犹大墓地有数百座墓碑被推倒。

美国社会上的排犹思潮影响了政府的决策,在原时空的二战前和二战期间造成了美国政府对欧洲犹大人危险境遇的冷漠。20世纪30年代末期,欧洲地区的数百万犹大人处于德国纳兹的铁蹄之下。当犹大难民为逃避纳兹的迫害而纷纷逃离欧洲时,美国则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犹大难民实行了排斥性的政策。1939年,满载犹大难民的“圣路易斯”号客轮驶入纽约港湾,满怀希望的犹大难民们激动地看着海岸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川流不息的车辆,渴望尽快上岸开始新的生活,然而经过与美国移民局官员交涉后,却被拒绝上岸。走投无路的犹大难民们不得不离去,结果在返回欧洲的途中“圣路易斯”号客轮被德国潜艇击沉,所有难民无一人生还。

当时,对于纳兹屠杀犹大人,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美国新闻媒体都没有进行报道,基督教会、政界、知识界对此也都保持沉默。

而如今欧洲的犹大人跟德国串通一气,连带美国的犹大人也跟德国眉来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