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算是徐良天天祈祷上苍,虔诚的祷告,却也没有多少用,该来的,总归还是要来。
就算是你刻意躲避,就算是矛盾的中心李世民不跳出来惹事,也总有那不甘寂寞的人。
就比如,郑国公魏征。
这个老头子,一天到晚的,憋着劲的要搞事情。
其实,很多事情,他原本就不必去管,可他也非要插一脚,真是匪夷所思。
作为李世民身边的贴身大太监,需要徐良负责的事情很多,有些还是责任相当重大的。
就比如,每天都需要做的,整理送到甘露殿来的奏疏。
这些奏疏送到殿外的时候,肯定都是很整齐的,门类分的很清楚,可一旦送到殿里,很多事情就不好说了。
每个部门都希望皇帝陛下能够先看本部的奏疏,总觉得自己家的事情再小也是天大的。
别人家的事情,再大也不能算是大。
等到他们的奏疏送进宫,就全都乱套了。
在徐良的带领下,几个小太监要把有些混乱的奏疏分门别类的再次整理好。
送到李世民面前的奏疏,一定要是方便阅览的。
一天到晚,李世民要处理的政务实在是太多太杂,如果不能让他在阅览的时候少费一些心力的话,那他们这些当奴才的,也实在是太失职了。
就是在这个时候,徐良看到了魏征的奏疏,毫不夸张的说,看到魏征两个字的时候,他的手就不受控制的抖了几下。
掐指一算,这位找事王已经五天都没有上奏疏了,安分了好多。想来,这样的情况出现在魏征的身上,确实很不正常。
特别少见,于是,当徐良看到这份奏疏的时候,当时就知道,危险又来了。
他料想的没错,很快他就想起不久之前听说的传闻,在太子和魏王相继被废之后,一直不算特别引人注目的齐王李佑,亦蠢蠢欲动。
此人在以前就一直对皇位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一点,就连李世民都知道。
只是,他还并没有把这种可能性想象成为真实。
在李世民的眼里,他就从来也没有把李佑看成是皇位的有力争夺者,因为,很显然的,他根本就不够格。
李世民对他的要求,不过就是少惹一些祸,能老老实实的在城里呆着,也就足矣。
照实说来,李世民其实对李佑也挠头的很,如果他不是自己的儿子,以他的所作所为,他早就把他流放到边远之地,哪里凉快就到哪里去了。
可没办法,他还真就是他的儿子,这一点无法改变。同时,李世民又是个极为溺爱孩子的。
以至于,李佑都这样了,他还是不忍心把他如何如何。
当然,若说是给予多少厚望,那也是没有的。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心理预判,李世民才从来都没有把李佑看成是一个危险。
然而,很可惜的是,李佑却不是这样想的。
更可怕的是,就在不久之前,李佑的舅舅阴弘智还升了官,成为了吏部侍郎。
要知道,当了吏部侍郎,他基本上就可以算是朝廷重臣了!
按照大唐的官制,一般来说,六部的首席自然是尚书,可尚书通常都要负责和各部配合,商议朝廷大事。
真正管理部内事务的,正是各部的二把手,侍郎。
尤其是吏部,更是朝廷选拔新秀的重要部门,可见,阴弘智掌管这样的地方,权力是多么的巨大了。
早就听说魏征已经盯上了此人,打算直言进谏,至少也要让他的官职往下降一降。
这不只是魏征的意见,同时也是长孙无忌的愿望。
执掌朝政的长孙可不希望身边出现一个竞争对手,但这件事由他出面又不好。
于是,他和魏征商量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