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苏锦绣便和苏孝商量着,干脆在良县再开上两家作坊。
苏孝近来忙碌的,也便是此事。
而柳承恩则是忙着带人量地、盖房等等。
这次与去年不同,这次是直接在底下的三个县同时进行的。
他们府库里现在有银子了,而且各地的县衙里也要鼎力支持,至少,这地皮上就不需要花钱了。
小麦的长势还凑合,新开的荒地上,大部分都不错。
只有一小部分的下等田,看样子这产量要低一些。
柳承恩手底下的人,就没有一个轻闲的,户曹几乎是天天往各处的地头上跑。
而手底下的三位县令也不敢闲着,不管是田地,还是盖房这些事,都是格外地上心。
以前的历任知州也不是没想过好好有一番大作为,让这里的百姓们能过上吃穿不愁的日子。
可是他们能力有限,最要紧的是手头上没有活钱儿呀!
这种事情,可不是一千两一万两就能解决的事儿!
那得需要大把的银子。
就算是苏孝能赚钱,柳承恩有酿酒的方子,也不可能供应得起这么大的开销。
所以,一来还是得靠府衙的税银,二来,就得靠人多力量大了。
修路和盖房,直接都选了劳役。
如此一来,只管饭,不出工钱。
当然,百姓们还是很乐意的。
能吃饱饭就很不错了。
至于这房子建好之后要如何分配,再如何买卖,那就得根据每个县的实际情况来定了。
当然,大部分的银子,最终还是得让得了房子的百姓来出。
要不然,有多大的银库也禁不起这么折腾。
而修路,那就没办法了,只能是官府想办法。
老百姓可不会给出这个银子。
倒是一些真正的富商,若是为了自己的生意能沾些好处,应该还是愿意配合的。
就算是不愿意,碍于官威在那里摆着,他们也不敢有意见。
况且,柳承恩跟他们要的银子又不多。
而刚刚得了好处的许家,几番打听之下,便知道这是多亏了知州大人的敲打。
许老爷那可是个相当精明的主儿,得知自家女儿和知州夫人攀上了关系,又有久儿被救的这么一段缘份,便让女儿带着又亲自上门道谢,礼物暂且不说,柳承恩刚下的政令,他们是第一个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