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炉炼铁(1 / 2)

而在木炭烧制的这几天里,一座由青砖搭建,高约六丈,容积约30立方米的炼铁高炉,也在王明的指导下,在铁桃堡东南区靠近城墙角的位置,拔地而起。

在明朝时,那炼铁的高炉,皆是用木头匡围,然后用盐和泥砌成。这样的高炉,每一炉约可以送入铁矿石二千余斤,然后需要用六个人拽拉炉扇风箱,等矿石冶炼成铁后,便可以从炉腰孔内流出。

最终产出的铁,则分生、熟两种,出炉未炒为生,炒后为熟。生熟相和,炼成便是钢铁。

在《天工开物》之中,曾有介绍这种炼法,称为杂炼生鍒法。

即铁炉中生铁与熟铁混合在一起,火力到时,生铁熔化,包裹和渗入熟铁,生铁多余的炭素被缺少炭素的熟铁所吸收,排挤出一些熟铁所含的熔渣,生熟铁都成为钢铁。

然后,工匠们再取出锻造,反复锻打多次后,就成了质量较纯的钢铁。

相比明朝那些容积最大只有10立方米的炼铁高炉,这座高炉在戴升许旆以及一众铁匠看来,几乎就是庞然大物。

王明为了安全起见,又对高炉附设的鼓风机,做出了重大改进,将折叠皮革所制成的地风箱,改造成可拆卸的活动式推拉木箱鼓风机。

外形上,它有点象现代的活塞推拉器,上面有木制把手,可推拉鼓风。而且一旦发现有破损,因是可拆卸木质结构,可以很方便地立即更换破损部件。

接下来,王明又以全新的架构,建立了炒铁炉。炉床底部中间凹陷,四周是拱形炉壁,下部为燃烧室,进风道在燃烧室底部

明代炒铁炉,也就是《天工天物》上面所记载的那种开放式炒铁炉,是一种完全用人力搅拌制作的设备,炉形与一个水水缸类似,炉边总有一位身强力壮的大汉,拿着根柳木棍做的炒铁棒,挥汗如雨的来回搅动,使生铁液中的碳氧化,而成熟铁。此种方法,与当时的欧洲常用的,熟铁入炉加温渗碳炼成钢的灌钢法不同,被称为炒钢法。

接下来,便是顺利出铁。

一片火红中,铁水出炉,带着大团的炭渣,铁花四处飞溅,顺着石槽,流入下方接铁的铁水塘。

众多工匠,冒着酷热,穿着厚衣服,手执持柳木棍,挥棍疾搅,即用这种原始而简陋的渗炭法,炒成熟铁。

待铁铁稍冷后,便在塘内斩划成方块,或挥椎打成圆形。

这种工艺相对简单,王明亦未多加干涉,而是任由工匠们继续试验,而他本人,则是匆匆地回返了夔州。

因为从成都赶来的张献忠特使,户部尚书王国麟,已来到夔州,求见太子王明。

王国麟其实早有几天就来了,只不过,王明去了铁桃堡,正好将他晾在馆驿之中。

在处理完了铁桃堡中的一众事项之后,王明才终于赶回夔州,

客厅中,王国麟伏跪于地,一脸恭敬的神情。

王明则是居高临下,冷冷地看着他。

一时间,二人均不说话,场面甚是冷清。

这样的局面,可以说是王明刻意为之。

因为现在,与张献忠的战事已了,王明对于王国麟此番前来的目的,可谓心知肚明。

这个王国麟,此番前来,不过是为了那被俘的李定国罢了。

既然敌人有求于自己,那自己给他们脸色看,让他们难堪,也就顺其自然了。

而见到王明这般端然不语的模样,那伏跪于地的王国麟,顿是愈发难堪而尴尬。

最终,还是他硬着头皮打破沉默,向王明谄笑言道“太子殿下,在下此番前来宝地,实是特为一事。”

“哦?竟是何事?”

王国麟深吸一口气,沉声回道“在下此番前来,是奉我大西国皇帝之命,向贵部赎回我安西将军李定国。”

见王国麟终于说出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