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雨中言政以及多寡之论(2 / 4)

些玩笑,但总归会失了几分亲近。”

李纲笑道“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本就该是君子所为,礼记里面可是记得明明白白的,你瞧瞧你,被人称作当世大儒,却不想着以身作则,反倒指责起我来了。”

这李苏二人又相互说笑打趣了几句,便又把话题回转了过来。

“如不是咫尺,会是何人?”

“若是民心不稳,时局动荡,何人获益?”

苏秦这个问题问出口后,李纲立即就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连忙吩咐随行的护卫去打探这些日子可有什么皇亲贵胄赴京。

这些护卫虽然有着护卫之责,但不当值时,其实也就是一个寻常百姓,市井之间的消息颇为灵通,是以当即一抱拳,直接回禀道。

“属下最近有所耳闻,说是献王二子此次赴京赶考,却是落第了,这几日天天在那平康坊与勾栏妓女厮混,已经赊欠了不少银钱,那老鸨子有心驱赶他,却又对他有所畏惧,是以只能天天跟人大倒苦水。”

这护卫其实一直忍着笑的,说到后面就有点忍不住了,嫖妓不给钱,这种缺德冒烟的事情居然也能干得出来。

李纲苏秦二人互望一眼,却没立时下论断“再去打探一下是否还有其他皇亲贵胄家的子弟赴京。”

这护卫领命而去,李纲想了一会儿才开口“此人这番纨绔浪荡的姿态,有几分真假?”

苏秦摇了摇头,藩王自己都无实权,更别提这些孩子了,自己对他们根本就不如何关注,不然为何连他赴京都不知晓?

“这春闱落第,应当是真的,朝廷对藩王子弟的审查极严,即便是高中了,放榜前也会再次核对一番,若非什么惊天大才,一般也就黜落了,这件事情……藩王们应当都是知晓的才是,既然知晓……为何还会有王族子弟前来?想不通。”

李纲捋了捋胡须,皱着眉头自言自语。

而苏秦,却想到了一件事情。

周朝的覆灭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分封制度,而秦朝的灭亡又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分封制度的畏惧,是以秦朝权力统一收归朝廷,同时格外压制外戚,转而扶持官宦势力来对抗文官集团,很快自己也就吃下了扶持宦官集团的苦果。

苏秦为相多年,身处高度不同,接触到的东西也就有些和寻常人不大一样。

加之本身的性格就擅长设身处地的替别人着想,于是就发现当今制度的妙处来。

目前的汉朝之所以如此制度,很大规模就是为了避免重蹈周、秦的覆辙。是以采用这三省六部制,不倚重勋戚,也不倚重宦官,而是意图利用两个丞相来进行相互制衡。

同时也分封诸王,但是收缴掉他们的军政大权,让他们坐镇地方,却只能做个富贵闲散王爷。

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出现秦朝的那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一呼后,原七国故地纷纷揭竿而起,地方上却完全无力镇压的惨剧。

朝廷中枢这里,只要格外注意不要让这些藩王后代入仕即可,避免出现一些不可控的事情,却又不明文规定出来,这样就可以给那些藩王一些盼头……

所以李纲说了那些话出来后,苏秦也不太方便说什么了“心存侥幸的藩王,定然是会有的。”

这样的施政手段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苏秦对能够凭空想出如此制度来的人佩服不已。

没错,这个人,不是汉太祖。

苏秦之所以如此笃定,是因为他在史料上看见了“纳谏”两个字。若是汉太祖自己的策略,为何会用这样的字眼?

但是翻遍了史料,却根本找不到有关的记载了,就连那汉太祖的《禁中起居注》也被自己从翰林院翻了出来。

苏秦清晰的记得,这起居注中少了那么一页,只能看到有一人入宫面圣,但找不到是谁,更找不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