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房玄龄对王剪的考校(2 / 3)

“房相,宣纸经过马家庄格物院的改良,像这样的良品率占到九成。”

“而且改良后的宣纸技术,生产周期由原来的一年,缩短至一个月。”

“按照我们新建的造纸厂规模,纸张的年产值预估五千万张。”

“同时,我们改进了纸张的生产工艺技术,使纸张的成本大大降低。”

房玄龄忽然插话“这种品质的纸张,你打算卖多少钱一张?”

对于纸张贩卖的价格,王剪早派人去周边的郡县打听清楚。

市面上比较好的白纸,价格是6文一张,而且还是有价无市。

因为产量极低,普通百姓根本买不到。

马家庄买的麻纸,都要去到2文一张。

王剪把纸张的贩卖价格说了出来。

“房相,我打算以2文一张的价格贩卖。”

“我们出售的量比较大,普通百姓也能在书店买到我们的纸张。”

这个价格,是王剪经过深思熟虑的。

价格定地太高,因为马家庄生产的量大,世家大族根本消耗不了多少。

靠的还是广大寒门子弟。

如果价格定的太低,严重违背白纸的市场规律。

他不想当这个冤大头。

钱该赚还是要赚。

李承乾学了王剪搞出来的算术,在心底演算了几遍,很快把马家庄一年能赚的钱算了出来。

他惊喜地看着王剪“王大哥,你们一年岂不是要赚10万贯!”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剪笑着摆了摆手“10万贯只是销售金额,扣除成本,也赚不了多少。”

“就赚个辛苦钱,勉强够马家庄的几千号人吃个饱饭。”

马家庄造纸的利润极大,王剪自然不会傻傻地说出来。

按照他定出的采购价格和工钱,10万贯的销售额,利润最少能去到9万贯。

除了石灰稍微贵些,树皮和人工那些要不了几个钱。

房玄龄拿起宣纸,点了点头“这么好的纸,卖2文一张实在便宜。”

“要是拿去长安贩卖,那帮书生定会为之疯狂。”

长安城的书生,与龙门县这边的人不一样。

他们的大多是富足之家,不愁吃穿,家里有钱供他们读书。

这么好的宣纸,他们还不疯抢。

接下来,他们三人聊了很多的秘密事。

直到深夜才聊的明白透彻。

一小壶美酒被王剪和房玄龄两人喝的精光。

中间的炉子热着一壶水,此刻已经沸腾,把壶盖都冲飞起来。

王剪拎起茶壶,给李承乾和房玄龄两人身前的杯子倒上热茶。

房玄龄则单手抚须,一脸赞赏地看着王剪。

“王小兄弟,年后的春暖三月,你恐怕就要去长安接受封赏。”

“到时候你和二蛋他们便要留在长安,马家庄的事宜,你要提前做好交代。”

房玄龄如同一个长辈,细心地叮嘱王剪。

这次来马家庄,不仅见到了番薯这等高产的新作物,还看到了新的宣纸。

特别是知道马家庄宣纸的生产周期,仅仅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而且价格还比原来的白纸,整整便宜了三分之二。

以后大唐的学子,大部分都用得起纸张。

王剪这小滑头还说了,以后革新印刷的技术,让书本的价格降低十倍以上。

到时候,寒门学子都能买得起书本学习。

房玄龄开心的直抚须。

...

三人聊的畅快,眼看天色渐渐明朗,这才分开回去补觉。

王剪蹑手蹑脚摸回床上,熟睡的韩雪莲也醒了过来。

“回来啦。”韩雪莲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