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了半数,勉强通过了这个方案。
长安城大扩建规划,由宋应星牵头,作为主要负责人。李振新有空了也帮忙出点主意,查漏补缺。
城内的建设项目主要是修路和挖下水道,以及搞一个水利排污设施。计划中,内城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修两条东西向的道路和两条南北向的道路。
外城将在城墙外修一条环城路,同时再修一条二环路。下水、主干道等配套的附属设施也要修好。
“宋先生,城市道路两侧要预留好绿植空间,以后要种上树。咱们的中央主干道要双向八车道,其它的主干道也要修成双向六车道。同时各车道两侧还得预留出足够的人行道,以及扩宽空间。”
“国公、如此一来,是否摊子铺的有点太大,浪费很多土地?”
“不会、规划这东西就要提前多预留。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停留在只有四五十万人口的规模,说不准十年以后长安城会有一二百万人口,二十年以后长安城有三四百万人口怎么办?规划起码得想到四五十年以后的问题!”
“三四百万人口?两京人口最多的时候也没这么多,咱们长安城会有那么多人口吗?”
“怎么没有?长安城以后绝对会比现在的两京还繁盛。”
开什么玩笑,三四百万人口放到后世,也就是二三线城市的规模。还算不上一线中心城市哪。只要方向没问题,不出大的变动。长安城以后绝对会成为中心城市,李振新对此很有信心。
“国公、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吾觉得长安城要能依着国公的预想发展,有一个掣肘因素,不得不考虑。”
“什么掣肘因素?”
“粮食!拿两京来说,南京本身就处在江南丰腴之地,再加上有长江水运的便利,自然能养起百万以上的人口。而北京,则几乎是集中了全国的漕粮才养的了百万人口。咱们长安,这两个条件都没有。要养起百万人,不是易事啊。”
宋应星提出的问题,确实是一个痛点。关中、甚至整个陕甘要想养起百万以上的非农业人口,依照目前的情况来说确有困难。
按照当下的社会生产力来算,百万的非农业人口,起码得有千万级的农业人口腹地才能供养。陕甘的自然条件不好,所需的农业人口会更多。
本地没法供应,依靠外地也不怎么靠谱。湖广和四川这两个农业大区,通往陕西的交通条件都不是太好,粮食运输成本非常大。就是最近的河南,往这边运粮食,也不容易。
“先生、这个问题并不是没办法,铁路就是一个解决之道。尽管眼下向湖广和四川修铁路是条件不容许,有山川阻隔。但再过几年,说不准条件就具备了哪。再说过一两年,咱们就会出陕入豫,只要把铁路修到河南,再加上搞出蒸汽火车,这个问题就能缓解。”
听到李振新说道铁路,宋应星眼睛立马放亮。按照目前的蒸汽机发展的趋势,做出能带动车厢的机车似乎是可能的。“看来、蒸汽机的事,咱们还得加把劲,此物对平定天下有大用。”
“咱们还得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靠外部供应,另一方面得从关中本身想办法,要增加本地的粮食产量。”
“可是这地力是天数,咱们恐怕无能为力吧?”
“这也未必、吾觉得粮食产量还是有提高的余地,可以在育种和增肥上下功夫。据吾所知,好的粮种可以通过专门的选育来获得。还有肥料也不能只限在用农家肥上,有些矿物也能当肥料用。对了、陕北搞的玻璃大棚也是一个增加粮食产量的方式。吾看未来十年内,关中需要搞三四十万亩的大棚出来,这相当于增加了四十万亩好田啊。”
怎么把玻璃大棚的事给忘了?这事现在就得抓紧搞出来,赶在过年之前建设三要目大棚。一方面能安置一部分灾民,同时也能多产些粮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