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美日要再次开战,李福寿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这并非是小人做派,而是从大洋帝国的地缘战略角度考虑,长长的舒了口气,感觉压力小了好多。
前面有说过,美日两国这几年的和平发展,让大洋帝国有些脱离控制的感觉。
这并非假象,而是真实存在的现实情况。
美日两国人口加起来超过1亿,在原来的历史时空都是强劲崛起的国度,自然有其独到之处,如今也不例外,经历几年的和平发展,工农业水平突飞猛进的增长,令人刮目相看。
以扶桑国为例;
侵吞北美中部大量地盘之后,其总体经济规模增长了一倍多,在此后的4年经济发展中一直保持突飞猛进的态势,年均经济规模增长达到1718之间,4年平均下来增长率位居世界第一。
这一方面是由于扶桑民族吃苦耐劳,凝聚力极强,在合适的肥沃土壤中,举国迸发出来的满满干劲支撑着经济高度发展。
据统计;
日方企业员工每天工作时长高达
1213个小时,最多的甚至达到15个小时,当真就像驴子一样埋头苦干。
米国同样如此,在第2次美日战争结束后的4年时间里,其人口从3550余万迅速增长到3930余万,工业经济恢复迅速,年度经济增长水平保持在1315之间,属于恢复性增长性质,表现相当亮眼。
反观大洋帝国由于经济总量大,工业化成熟度较深,在失去战争的强劲提升需求后,经济表现稳定在每年增长68之间,进入平稳增长期,难以与美日两国相比较。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欧洲各国,在战后恢复期,法英德意等国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性增长,年度增长水平大致在1215之间。
而苏俄在战争结束的22年,年度经济增长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4.73,这都属于恢复性经济增长。
正是因为美日强劲的经济增长,使他们在能够偿还大量金洋贷款的同时,还有余力加强海军和坦克装甲部队,武装陆军部队,展现出不屈不挠的崛起之势。
掐着手指头算一下
李福寿这几十年来,直接和间接出手足有七八次,对美日两国的崛起之势实施打击。
但每一次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不能够打断其崛起之势,最终解决问题。
李福寿深感紧紧依靠大洋一国之力,想要把美日两国彻底按下去不太现实。
这是因为几年来,大洋帝国与英国全球性的竞争日益明显,两国间的关系渐趋冷淡,英国在欧亚非地区不断的给大洋帝国找麻烦,拖后腿,贸易和地区间摩擦日益增多。
在分心他顾的情况下,帝国方面无法专心对付美日两国。
别的不说
机械设备领域就遭遇到英国高关税的阻碍,包括汽车,成套设备和矿山设备在内的出口产品,屡屡遭到英语贸易圈高额关税。
反之,大洋帝国也对英国下了狠手。
尤其是英国轻纺置业的大宗产品棉布,所有太平洋安全联盟国家都必须跟随大洋帝国的脚步,对英国棉布实施高关税。
而在重要的远东市场,莫桑比克棉布实施低价倾销政策,哪怕不赚钱,也要坚决把英国棉布逼上死路。
此举直接导致英国棉布在南北美市场,非洲市场和远东市场大幅度溃败,被莫桑比克棉布打得节节败退,产量一落千丈,数百家英国纺织厂破产倒闭,近些年来产量只有最鼎盛时期的1/3。
相比较英国的完全自由资本主义市场,大洋帝国的以国有化和皇家控股企业为主导,有限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市场战斗力更强,统一性更好,市场竞争能力高出一筹。
关键在于
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