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四次入塞掠畿南(1 / 2)

依范文程之计,送走周元忠之后,皇太极冲范文程别有深意地笑了笑,道:“范章京不辞劳苦,屡屡为朕贡献妙策,朕能得爱卿相助,幸甚。”

范文程由衷地道:“中原有话,说士为知己者死。皇上对臣宠爱有加,还命各亲王贝勒及诸大臣凡事都跟臣商量,又岂止一个知己所能言?臣能追随皇上,当真是三生有幸。”

皇太极笑道:“范章京的功劳,大家有目共睹,自当敬之,何苦如此自谦?”

说着,见范文程还欲再说,又道:“好了,咱们君臣就不要再客套了,再客套反而生分了,就说说改革的事吧。”

范文程稍稍想了想,即正色地道:“在皇上亲自主持下,所有改革的目标基本已经完成,具体了讲,大清建国后,不仅巩固和完善了八旗制度,还逐步设立了八旗汉军,管理汉军及其眷属的军、政、民等事宜,并扩编八旗蒙古,加强对蒙古的统辖。

尤其是皇上亲率大军征服喀尔喀(外蒙)后,创设了理藩院(原为蒙古衙门),民族事务得以有效处置,又仿效明制,设立内三院、六部、都察院,形成了内三院、六部、都察院和理藩院的‘三院六部二衙门’架构,运转日益高效。”

说完,见皇太极看着自己不说话,接着道:“目今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展空间狭小,势力自然跟明朝还有些差距,所以,大清仍需埋头发展。这次,若是议和能成,正好为大清的发展争取时间;若是不成,也可为除掉强敌创造条件。”

皇太极点了点头,道:“范章京不妨大胆地预测一下,此次议和,到底会是怎样的结局?”

范文程道:“无论怎样的结局,大清都是要灭掉明朝,取而代之的,皇上继位大汗以来,不都是这样想的吗?策略上也是,边议和边积极向明朝渗透。

今后肯定也是,议和只是一种策略。事实上,这策略已经获得了不小的成功。”

皇太极道:“范章京懂朕,有一条真理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了,无论怎么变化,打铁还得自身硬,自身硬到什么时候都是硬道理。

为此,议和也好,韬光养晦也罢,只要为了咱们的目标,朕都能想得通耐得住。”

范文程深以为然,待要说话,却见一内侍匆匆进来,道:“启禀皇上,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刚刚产下一男婴,请皇上赐名。”

皇太极一愣,旋即喜道:“这应该是朕的第九个儿子了,九乃最大数,吉兆,就叫福临吧,嗯,朕得去看看。”

说着,已站起来往外走,走了几步,突然又停下来道了声“范章京多辛苦吧”,才放心地走了。

范文程知他心思,忙道了声“但请皇上放心”,目送他进了内宫,自顾去忙。

时间不觉就到了九月,这日,皇太极道:“这世上什么最公道?时间最公道,无论对敌人还是对咱们,它都一样长短。

这段时间里,咱们牢牢抓住了它,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明朝呢,剿寇虽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他们又加征了剿饷和练饷,必不持久,而且势必引起老百姓的反对,他们或许已经忘记了他们老祖宗的那句叫什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话。

不过,他们倒是暂时能腾出精力来了,这对咱们来说无疑是不利的。”

说着,转向范文程道:“范章京以为呢?”

他常这样,似乎已经成了他的习惯。因此,范文程并不感到意外,稍顿了顿,即道:“皇上所言甚是,但是,臣以为明朝朝廷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反而因为议和的事儿弄得一团糟。

据今天刚刚反馈过来的消息看,现任兵部尚书卢象升跟实际掌兵的杨嗣昌彻底闹翻了,正好给咱们创造了机会。”

皇太极“哦”了一声,道:“竟是这样?朕正担心‘夏秋必有异动’的话无法收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