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1 / 2)

午间在法音寺用的斋饭。

蒋家母子先行一步回去了。

徐太夫人随和风趣,老太太同她一道谈笑风生,似乎颇为投契自在。

问了陈妈妈才晓得,原来两人年轻时便是十分要好的朋友。只是后来老太太接连丧子又丧女,悲痛之下,人便冷淡了,出门也少了。而徐太夫人则因为忽然寡居,要忙着应付觊觎国公之位叔伯侄儿,又要忙着照顾儿女成才,两人这才少了常来常往,可感情却还是在的。

如今年轻时的朋友在前,各自痛过,又各自安好,自然是最轻松最怀念的。

吃罢了午膳,两位老太太领着大伙儿游寺。

灼华没回来似乎都只是为了躲个清闲,倒真是没有好好看过寺里的一切。

京都之名为梁京,千百年前的大秦、大宁、顺朝,如今的大周,皆是定都于此,经历千百年里的战乱、富庶、文化、习俗的颠覆、洗礼的法音寺,算得上是整个大周最古老的寺院了,它古朴、沉稳、也富有戏剧性。

寺里有一条长长的九曲桥,从新到旧,前半段斑驳零落,后半段却色彩依旧鲜艳,一段又一段的,雕刻着每个朝代的精彩。

灼华细细看着,故事大约是从大秦开始的,每经过一个朝代,寺院便加长一段桥廊,再刻上属于那个朝代的富丽与破败,栩栩如生。

这里发生的故事也不只有谁得道、谁入尘世、谁又破红尘,更有悲欢离合的痛苦和欢愉,这里的和尚宣扬佛法,普动众生,似乎一切超脱于尘世,却又事事与凡尘嵌合。

庄严的神佛,他们被百姓赋予神秘的未必存在的力量,被高高推举在上,带着一惯的悲悯的微笑,俯视着脚下的信徒们,看着他们哭、看着他们笑、看着她们沉寂又波澜,而他们始终波澜不兴。

与其说这些佛菩萨是能帮她们实现愿望的神,不如说,芸芸众生皆有不能说出口的莘密,他们需要诉说的途径,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得到他们秘密却永远不会泄露出去的树洞。

宽恕和帮助,只有自己能做到。

而这个寺院之所以香火如此鼎盛,也是因为此地高僧解签十分灵验。

年轻婆媳上午时拜过了送子观音,邵氏又帮萧氏求了送子符,萧氏羞答答的捏着求子符满面通红的站在邵氏的身后。

灼华站在门口静静看着大殿一侧的迦叶佛,前世佛,今生前世,她的重生算是走了来生路?还是重回前世途?那么,另一个时空中的他们还好吗?是否在她离世后,回归了平静?

午后初夏醺暖,殿中檀香悬在空中,沉稳的香气飘飘袅袅,暖风徐徐扑进,夹杂着檀香和桃花气息,仿佛要熏得人醉,光线投进殿内半明半暗,眼看神佛金光闪闪,交错间不觉也生出了几分慵懒的恍惚,不知今夕何夕,不知身处何间。

一身温清白袍的徐悦与一身烟柳色的灼华并肩立于投进殿中的阳光下,于满殿的佛烟袅袅中,宛如一对脱离尘世的自在璧人。

他问“在想什么?”

灼华定定瞧着圈圈围拢的盘香,神色迷离,“真有前世一说么?”

徐悦笑了笑,宛若月光宁静悠然“前世有没有我不晓得,不过即便有,如今的我们也改变不了什么,走着今世路,只管想着今世就好了。”

灼华看着他,缓缓一笑,“说的也是。”

徐太夫人喊了徐悦去求签,老太太淡淡的笑着,也喊了灼华去摇一支签。

其实,两人并不信什么神佛,但瞧着老人家高兴,便也顺了她们的心意。

徐太夫人笑呵呵的看着一同跪在蒲团上的两人,端的是挺拔俊秀,清新亮眼,回头同老太太意味深长的一笑。

昨日从凤梧的乳娘那里听得徐悦同灼华相处时的情形,老太太便隐约有了猜想,今日见得徐太夫人那般热情,徐悦又是毫不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