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整整12的苏军kv1重型坦克在德军第二道阵地之上尽数抛锚被击毁之后,胜利的天秤剧烈颤抖起来的战局却并不意味着战事的终结,一场燃尽骨骼与血肉的生死大绞杀从现在这一刻起才刚刚开始。
“伊万们上来了!机枪小组,集中火力射击,快!”
“红军的战士们!为了祖国!进攻!”
在拉近到足以看清彼此间五官和面目神情的交火距离下展开了惨烈的战壕推进争夺战,人声鼎沸的嘶嚎和各式武器夺人性命的咆哮共同谱写出一曲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最恢宏的篇章。
在如此近的战壕内交战距离条件下,装备于绝大多数苏军士兵手中的莫辛纳甘栓动式步枪,在加装了近战用刺刀之后其长度已是超过了17米有余。
尽管这样一支堪比长枪冷兵器的步枪在天生人高马大的苏军士兵手中根本算不得什么,甚至将其用火柴棍来形容都不足为过。
但宽度仅仅只够容纳两人勉强并排而行的德军步兵战壕,无疑根本不足以让加装了刺刀的莫辛纳甘步枪完全施展开拳脚。
手持刺刀莫辛纳甘的苏军士兵若是在战壕内遭遇德军展开近距离肉搏,习惯性的横向左右摆枪换位姿势不但使得苏军士兵极不适应不说更是难以占得先机。
反观此时德军一方手中,已是大批量定型投产并正式列装之后的38与40两种冲锋枪,毫无疑问正是眼下这种近距离战壕争夺战的神兵利器。
收缩枪托之后仅仅半米的短小枪身几乎不会受到战壕的宽度影响而发挥自如,可连续射击的强大特性更是无脑压制苏军手中打一枪上一弹的莫辛纳甘步枪令德军大占便宜。
1941年夏季的苏联红军手中所装备的波波沙冲锋枪前身——波波德冲锋枪,其稀少到足以让人感动落泪的总产量对于眼下海量的苏联红军来说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要想凭这些在一线苏军部队手中堪比大熊猫般稀缺的武器,来和德军手中已是地摊货般存在的系列冲锋枪平分秋色,这样的想法简直是如天顶星一般可望而不可即。
手持着相对原始简陋轻武器的红军战士们于战壕之中奋勇前进,和德军一方由党卫军帝国师即国防军大德意志步兵团所组成的联合部队寸土必争。
严重缺乏基层部队用前锋自动火力的苏军士兵尽管有着源源不断的支援兵力优势,单从人数上来讲几乎要比战壕中处于守势的德军士兵多出数倍不止,但其在战壕内每前进一步所要付出的代价在德军自动火力面前都是极为惨痛和巨大的。
手持着上了刺刀莫辛纳甘步枪的苏军士兵往往还没冲到足够举枪前刺的有效攻击距离,顶在德军防御小队最前面的冲锋枪手便以轮番短点射将之击毙压制。
这些德军一线部队当中的冲锋枪手绝大多数都是由参与过早先对欧闪电战的德军老兵所组成,其娴熟的战术技巧和从尸山血海中幸存下来的战斗经验完全足以压制这些初出茅庐的苏军士兵。
轮番开火压制换弹而不是一次性将所有火力全部倾泻而出的钓鱼般战术,使得几次误以为德军冲锋枪手开始换弹而趁机发起冲锋的苏军均以失败告终。
身后不远处便是大德意志步兵团野战指挥部所在地的德军部队眼下已然无路可退,失去了第一道防御阵地之后若是再失去第二道防御阵地的结果毫无疑问就等于着失败。
有了身旁那些党卫军疯子们悍不惧死影响感染作用下的大德意志步兵团也是愈发亡命而凶猛起来,不甘示弱的苏军一方同样不肯在如此功败垂成的时刻就此罢休。
以蜂拥而至的人海战术不断冲击着德军战壕内各个防御小组的苏军步兵,终于以一路鲜血的代价接近到了足以抵消德军自动火力优势的最近攻击距离。端举着手中刺刀步枪踏着倒下战友尸体而口中发出乌拉怒吼声的苏军步兵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