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远超五层楼有余且厚达十余米的烟幕屏障比马拉申科预想中的结果还要更加给力的多。
眼见自己的计划第一步已经到位,自知机不可失的马拉申科当即抄起了手边的通讯器,向着整支攻城纵队所有车组开口下令。
“就是现在,同志们!按照现有阵型立刻前出,在广场上摆开进攻阵型!重型坦克顶在最前面,特种坦克紧随跟上,突击火箭炮兵摆在最后立刻做炮击准备,等着烟雾消散以后要第一时间把那栋德国佬的破楼给轰平了!”
伴随着马拉申科口中的一声令下,原本后撤至德军火力据点视野盲区的整支攻城纵队立刻便开始行动起来。紧随在前锋部队身后一堆“头顶钢管”的轻型小车,正是马拉申科口中方才所提及的突击火箭炮兵。
作为火箭弹武器技术的先行者与实用者,经诺门罕一役中率先将空射延时火箭弹装上了战机,并在日本关东军身上实验成功的苏军大受鼓舞,陆地火箭弹投射兵器的实战化随即开始更加紧锣密鼓地进行下去。
在喀秋莎重型车载火箭炮成为了苏联炮兵的新宠,从而大大提升了苏联炮兵的密集打击能力之后。
意识到火箭弹这种武器仍旧有着较大运用空间的苏军工程师团队马不停蹄,立刻大胆地开始尝试着将火箭弹发射导轨装载到具有装甲防护能力的坦克底盘之上。
从而使得以卡车底盘作为发射载具时,因防御贫弱而无法出现在一线战斗中的火箭弹武器,可以跟随一线部队进行突击攻坚作战,借此来拓展性能优良又威力强大的火箭弹武器的使用空间。
苏军火箭弹工程师团队的努力很快便收获了相应的回报,一款基于苏联红军t60轻型侦查坦克作为底盘的前线火箭突击坦克随之应运而生。
考虑到战斗全重仅五吨出头的t60轻型侦察坦克结构薄弱、承载能力差的原因,保险起见的苏军火箭弹工程师团队最终没有选择喀秋莎火箭炮的132毫米重型火箭弹作为弹药,转而选择了装备给苏联空军攻击机及战斗机的82毫米空射火箭弹作为此款新坦克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