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苏洛维琴科的回答没有言语,只有那小女孩的兀自摇头,恍若拨浪鼓一般。
“你是.不知道爸爸妈妈在哪里吗?”
苏洛维琴科不确定,只能再一次试探着发问来确定意思,但回答他的却依旧是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般的再次重复。
“你不想回答我的问题?是这个意思?”
回答是否定的,那小姑娘还是个只顾摇头。
“.你是,是不会说话吗?”
苏洛维琴科很难相信这会是真的,但小姑娘接下来的缓缓点头却无声地将猜测转化为了现实。
“这孩子不会说话但能听得到,只哑不聋。”
细细想来也确实如此。
从进到这屋里的
小姑娘没有撒谎,不止是基于现实情况做出的合理分析,直视着小姑娘的眼睛已经十几秒的苏洛维琴科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会有错,那双童真的眼睛里确实找不到任何和谎言有关的痕迹。
“要把她放掉吗?已经检查过了,她身上没有武器。但有战士看到一开始从巷子里跑过来的就是她,可能是用来钓鱼的工具.”
“.”
老实说,“工具”这个描述有点刺痛苏洛维琴科的神经,确实是。
早已身为人父的苏洛维琴科拥有两个孩子、儿女双全,大女儿的年纪也就和面前这小姑娘一般大。
幸运的是,家住伊尔库茨克的苏洛维琴科家,在战争爆发的一开始并未遭到战火席卷,妻子和一双儿女也因为是军官家属而很快得到了转移与妥善安置。
蔓延祖国的战火没有烧到妻子和儿女身上,这是最令苏洛维琴科感到庆幸的,即便他自己早已沐浴在这场烧得通红的战火之中、但只要家人相安无事就已然足够。
遥想到自己那一般大的女儿最起码还有学上、有饭吃,有不是那么漂亮但起码也是妈妈亲手裁布匹给做的新衣服穿,能在远离战火的安全大后方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快乐的童年。
但眼前这个不会说话的小姑娘,她却没有以上这些东西、事物当中的任何一个,不但一无所有甚至还很有可能是被当成工具利用。
战争是残酷的,但这本应与孩子无关。
苏洛维琴科没有当场结果了那口出狂言、手染鲜血的呐粹小崽子性命,这已经是最大的仁慈。
但对于面前这小姑娘,苏洛维琴科决定力所能及地多做一些,哪怕是出于个人情感这也是自己乐意而且也不违规的。
“叔叔想请伱帮帮忙,我用果和其它好吃的做礼物谢谢你,怎么样?”
尽管已经儿女双全,但常年在部队里泡着的苏洛维琴科和家人总是聚少离多,哄孩子的本事也是对着自己的媳妇儿照葫芦画瓢、邯郸学步,就算是到现在也只是会了些皮毛。
不过也还好,面前这小姑娘虽不能说话但却也没拒绝的意思,而是小心翼翼地伸出小手从苏洛维琴科手中接过了递上来的块,这是红军尉官配发物资里拿来泡茶冲水喝的。
有些人好这一口、但苏洛维琴科打小对这东西不怎么感兴趣,不爱吃甜食,平时揣在口袋里也是为了“有备无患”。
总想着可能某一天能拿来问个路、行行方便啥的给递个东西比较好用。毕竟师长同志也三令五申地强调过,不允许对占领区内的任何平民使用无端暴力来着,一旦动用暴力那就必须事出有因、事后是要写检查报告的。
所以能给点小东西解决的问题,就尽量不口头警告威胁,口头警告威胁能管用就尽量不动枪,这已经成了领袖师在占领区内从大到小诸多事宜上的普遍做法。
从实际反馈情况来看,这一办事方法结合马拉申科在占领区内主持执行的一系列配套措施,也确实非常有效地改善了治安情况、极大地降低了暴力与犯罪事件的发生率。对维持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