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进行各种形状的玻璃加工,两座池窑、两条流水线一气呵成。中间没有间断,不需要停顿,可以操作的玻璃液源源不断的输出着,供玻璃工匠提取制作。
清韵斋窑场的坩埚窑已经停下大半,平板玻璃和对开模玻璃器皿,全部都由玻璃池窑供给玻璃液。
方朝生等人虽然早有心理准备,知道一旦池窑能够正常运行,产量必然很大。
但是,这时看到仅仅两座池窑所出玻璃液,就能抵得上那么多坩埚窑的产出,所有参与的人,都是压抑不住心中的狂喜和震撼。
这还是池窑的第一次研制,由于没有经验积累,不敢把池窑的面积做大。有这次的成功垫底,接下来再研究池窑的扩大化生产,那产量必将更加非凡。
这么巨大的技术更新,就在他们手上完成了,原来玻璃这种神物真的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梁朝一种寻常物品。
从这种神奇的透明物品出现,到现在才多长时间,这种仙境才会有的神物,就能走入百姓家中了。
所有能够参与池窑研制的人,不论工匠、还是打下手的,包括烧火工,在这一刻,都与有荣焉。他们是见证了历史的人,见证了堪称神物的玻璃是怎样做到的平民化。
在不为外界所知的情况下,连续性池窑在清韵斋窑场不间断的稳定运行三天。
三天之后,夏晏清开始整理池窑运行记录和单位产出等各种数据技术文件。
第五天,北河府关家家主关本和,带着关云升和他的两个孙子抵达京城。
风尘仆仆的关云升刚下马车,不及歇息,就和康掌柜一起,把连续性池窑技术文件上交户部,宣布池窑技术研制完成。
这又是一次震动,池窑技术研制不是在关家作坊吗?为什么关家作坊还在查封中,池窑技术忽然就研制成功了,而且还是经过运作验证的成功?
负责池窑技术的户部官员万分诧异的打开上报文件,明白了,池窑正式运作地点在清韵斋。原来池窑研制并非只有一处,清韵斋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户部官员看不懂制作玻璃的技术参数,但他们能看懂其中的比较数据。
关家和清韵斋上交的文件中,有一部分是专门把坩埚窑各种数据,和池窑的数据做对比。
两者的对比结果用工非常悬殊,产出非常悬殊,占地面积非常悬殊,木材乌金石等辅助材料的耗费非常悬殊。
有这么多对比之后的悬殊,已经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