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底层(2 / 4)

宋讷无奈,也只能接受了,心中腹诽,“也罢,回家慢慢琢磨吧,就算陛下你不说,不代表我自己就琢磨不出来。”

就算是年近七十,他同样免不了强烈的好奇心,只是暂时压下去了而已。

成立学院这一步是朱允炆早已经想好了的,一直到今天才付诸了行动。

就像刚才说的,随着百姓生活日益富足,能读书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庞大的的士子阶级,需要更多的警惕,朱允炆就像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正在干的事情是不断的下着闲棋,布置暗子。

学院的目的不在于真的培养多少人才,这一点大明是不缺的,名列榜首的解缙、郁新还有未来会通过科举崛起的三杨,这些在朱允炆看来,都是难得一见的贤才,又怎会需要他特地去培养一些出来!

这么做的目的是在于能在日益庞大的士子阶级建立自己的喉舌,后世东林书院这些培养了多少人嘛?没有!但是偏偏掌控住的舆论,却能压死人,就连朝廷都对他是投鼠忌器,不敢妄动。

甚至有了人不在庙堂,却能决定入阁人选的荒唐事情发生。

在朱允炆看来,这么大的蛋糕,怎么能少了他这个皇帝呢,朝堂他需要掌握,士林他也同样需要掌握。

不说别的,作为皇帝,身后名要的把?他又不想像别的皇帝一样对他们让步,他也做不出来,没办法,那就只能自己掌控了,到时候想要后世的自己是什么样,就改成什么样。

被黑惨了的皇帝可不在少数啊,文人的笔墨太过恶心,朱允炆不得不妨。

如果单是说为政能力或者平常的表现,那没什么好说的,朱允炆也能坦然接受,不管是哈好说是坏!

但是真实历史上,可远远不止是这些,编排的一些花边新闻,伤害不了什么,但是却能恶心死你!

…………

建文初年,大明帝国的底层农民,慢慢的开始适应帝国换了新的统治者,朱允炆的威望也开始缓慢的进入民间。

南京城。

茶馆历来就是闲言碎语的集散地。自从有了茶,闲暇时候的农民也就有了消遣之处。

茶不贵,一文钱就能喝上一下午,拿一碟豆子,美美的感觉能让人流连忘返。

生活需要继续,活着本就不容易,再大的舆论在这群人中间,都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消逝,前几天掀起莫大波澜的案件,现在已经是昨日黄花,只能成为茶前饭后的消遣品。

当然,这次朝廷下的重手,也深深的震撼到了他们,本以为只是一件小事,他们没想到冲击户部尚书府邸的那些会被直接下狱,择日还要被发往流放。

平常流放甚至被砍头的也不在少数,菜市场门口的案台红色的砖头时刻都在那,闲暇时他们也会去围观,只是这次不一样。

南京城不大,这次的人都是他们街坊邻居,看得见,摸得着,也许隔壁的王二奶还抱过谁谁谁,但是一转眼……

不少人也在心中庆幸,还好当初农活忙得很,邀请的时候,没有时间去凑热闹,也就躲过了这次的无妄之灾。

官兵抓人从不会在背地里,闹事的那些人在内阁下达公文后,南京守备官兵迅速出击,广众之下,很快就把全部人抓捕完毕,一个也没少掉。

现场哭喊声、叫冤声不绝于耳,官兵们见得多,依旧是面无表情的抓捕着,不为所动。

不过,这一幕却是吓坏了过来看热闹的人群,全场静默,往日看热闹的喧嚣消失不见,只剩下静默。

人群默默的看着这些人,内心疯狂提醒自己——这种事以后沾都不能沾。

内阁要的明文抓捕的效果出来了,杀鸡儆猴的成果非常大,只是今日的茶馆也跟着清冷了许多,生意惨淡了不少。

来这喝茶的人真正想解渴的人少,更多的是有倾述欲,想